[实用新型]一种蒸汽熨斗的两用底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30337.1 | 申请日: | 2019-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14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黄庆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盘龙渡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F75/20 | 分类号: | D06F75/20;D06F73/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07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熨斗 两用 底板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熨斗的两用底板结构,包括加热底板以及依次连通的进汽腔、持续加热汽化腔和静压腔,主要是在加热底板上增设第一喷气腔和第二喷汽腔,该第一喷汽腔和第二喷汽腔内均设有若干个喷汽口;所述的第一喷汽腔与静压腔为常通,第二喷汽腔与静压腔之间设有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控制第二喷汽腔与静压腔的连通启闭。通过上述结构改进,该加热底板能够一物两用、即同时兼顾挂烫和平烫这两种使用功能,并具有操作简便、有效降低用户使用成本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熨斗产品的底板结构,具体是指一种蒸汽熨斗的两用底板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蒸汽熨斗能够产生蒸汽主要是在加热底板上布置了依次连通的进汽腔、持续加热汽化腔、静压腔和喷汽口,当蒸汽或水源依次通过进汽腔、持续加热汽化腔和静压腔后就会形成高温干燥蒸汽,该蒸汽再经贯通的喷汽口喷出后即可用于熨烫衣物。然而,传统的加热底板功能较为单一,这是因为喷汽口只设置在其中一处的关系,故只能进行挂烫使用或只能进行平烫使用,当需要进行二者功能切换时,只有通过更换加热底板的方式才能实现,这样的操作不但相当繁琐,也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了只需一个加热底板就能同时兼顾挂烫和平烫这两种使用功能、一物两用、操作简便、有效降低用户使用成本的一种蒸汽熨斗的两用底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蒸汽熨斗的两用底板结构,包括加热底板,以及布置在加热底板上并依次连通的进汽腔、持续加热汽化腔和静压腔,所述的加热底板上还设有第一喷汽腔和第二喷汽腔,该第一喷汽腔和第二喷汽腔内均设有若干个喷汽口;所述的第一喷汽腔与静压腔为常通,第二喷汽腔与静压腔之间设有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控制第二喷汽腔与静压腔的连通启闭。
所述的第一喷汽腔是设置在加热底板前部的三角形腔室,所述的第二喷汽腔是两条分别设置在加热底板两侧的弧形腔室,该两条弧形腔室将所述进汽腔、持续加热汽化腔和静压腔包围在内。
所述的两条弧形腔室分别独立设置或相互连通。
所述的第一喷汽腔内的喷汽口数量少于第二喷汽腔内的喷汽口数量。
所述的第一喷汽腔、第二喷汽腔的两条弧形腔室前端与静压腔之间共同形成一个圆形的安装区,所述的控制开关是转动安装在该安装区的圆盘状部件。
所述的两条弧形腔室前端均设有一条矮筋,在两条矮筋之间形成了供所述第一喷汽腔与静压腔常通的下通道,所述的控制开关底面转动接触在矮筋的顶面。
所述的控制开关是由圆形的转盘和设置在转盘顶面上的两个封堵条构成。
所述的两个封堵条之间形成上通道。
所述的控制开关转动并带动两个封堵条和矮筋共同配合而同时封闭两条弧形腔室前端或控制开关转动并带动上通道分别连通两条弧形腔室前端,该上通道同时又与静压腔连通。
所述的两个封堵条是以转盘的圆心为中心对称设置在转盘外沿的弧形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加热底板上设有第一喷汽腔和第二喷汽腔,且在第一喷汽腔和第二喷汽腔内均设有若干个喷汽口;同时,将第一喷汽腔与静压腔设为常通,第二喷汽腔与静压腔之间设有控制两者连通启闭的控制开关;因此,如果控制开关控制第二喷汽腔与静压腔不连通,则只有第一喷汽腔连通静压腔,也就是只能通过第一喷汽腔内的喷汽口喷出蒸汽熨烫衣物,由于喷出面积较小但喷汽口数量较少,则蒸汽喷出强劲,适合挂烫使用;如果控制开关控制第二喷汽腔与静压腔连通,则第一喷汽腔和第二喷汽腔均连通静压腔,也就是同时通过第一喷汽腔和第二喷汽腔内的喷汽口喷出蒸汽熨烫衣物,由于喷出面积较大但喷汽口数量增多,则蒸汽喷出较弱,适合平烫使用。故改进后的加热底板一物两用、同时兼顾挂烫和平烫这两种使用功能,并具有操作简便、有效降低用户使用成本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盘龙渡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盘龙渡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303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循环闭路粉磨系统
- 下一篇:一种环山道路防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