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防止意外坠落的河道护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23135.4 | 申请日: | 2019-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27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桂生;马东亮;杨耘;赵永刚;秦小桥;彭光华;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张换君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防止 意外 坠落 河道 护坡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防止意外坠落的河道护坡结构,包括倒“T”形的悬臂式挡土墙,所述悬臂式挡土墙后侧设置有墙后填土,所述悬臂式挡土墙前侧平行设置有多个桁架;所述悬臂式挡土墙前侧表面的上部设置有倒钩,所述悬臂式挡土墙前侧表面的下部设置有铰接座;本实用新型优化了传统河道护坡结构,通过在河道悬臂式挡土墙内部设置桁架体系和安全网,消除了河道两侧易发生意外坠落的安全隐患,为人民生命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本实用新型可在已有河道护坡结构基础上进行优化,结构形式简单,造价较低,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和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道边坡防护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止意外坠落的河道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河道护坡结构是指在河道两侧修建的用以承受填土压力,维护河道稳定的结构物,通过在河道两侧填土上修建植被、观光道路等形成的生态护坡体系不仅可以满足河道承载力要求,而且具有较高的生态与景观效益,在城市公园、内河等处应用比较广泛。但考虑到亲水效果和河道清淤的方便,河道悬臂式挡土墙一般不设护栏,这导致河道两侧的行人在路过时很容易发生坠落事故,由于城市河道底部会堆积大量淤泥,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国内已有不少城市发生过类似事件,这值得设计单位的引起重视,在设计时应优化河道护坡结构,减小或防范类似隐患的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防止意外坠落的河道护坡结构,旨在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防止意外坠落的河道护坡结构,包括倒“T”形的悬臂式挡土墙,所述悬臂式挡土墙后侧设置有墙后填土,所述悬臂式挡土墙前侧平行设置有多个桁架;所述悬臂式挡土墙前侧表面的上部设置有倒钩,所述悬臂式挡土墙前侧表面的下部设置有铰接座;所述桁架包括相互铰接的上桁架杆和下桁架杆,所述上桁架杆外端端部开有与倒钩适配的固定孔,所述下桁架杆外端端部通过所述铰接座与所述悬臂式挡土墙铰接,两个相邻所述桁架的下桁架杆之间通过安全网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倒钩倾斜向上设置在所述悬臂式挡土墙前侧表面,并与所述悬臂式挡土墙前侧表面所成锐角小于75°。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铰接座正对多个所述倒钩,位于最上方的倒钩与铰接座之间的距离不大于上桁架杆与下桁架杆的长度之和。
进一步的,所述上桁架杆横截面宽度a大于两倍的固定孔半径c。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孔中心与所述上桁架杆外端端部的距离b大于三倍的固定孔半径c。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网为高强度聚乙烯防坠网。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铰接座正对4个所述倒钩,4个所述倒钩在竖直方向上均布在所述悬臂式挡土墙前侧表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优化了传统河道护坡结构,通过在河道悬臂式挡土墙内部设置桁架体系和安全网,消除了河道两侧易发生意外坠落的安全隐患,为人民生命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2、本实用新型可在已有河道护坡结构基础上进行优化,结构形式简单,造价较低,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和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斜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桁架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悬臂式挡土墙;2-倒钩;3-上桁架杆;4-铰接座;5-下桁架杆;6-墙后填土;7-安全网;8-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231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储物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处理改良杂填土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