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湿度自监测的转轮除湿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16736.2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67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肖伦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世纪东恒手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5/16 | 分类号: | F26B5/16;F26B15/02;F26B9/10;F26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26401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度 监测 转轮 除湿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湿度自监测的转轮除湿设备,包括除湿装置本体,除湿装置本体的顶面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底面开设有风仓,风仓的内壁上设置有密封轴承,密封轴承的内环插接有输气管,输气管贯穿除湿装置本体的底板设置,且除湿装置本体的底面设置有热风机,热风机的出风口与输气管相通,转轴的表面设置有除湿架,除湿架的内环面设置有隔板;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湿度自监测的转轮除湿设备将PU手套放置在除湿装置与防护管之间的区域,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带有活性硅胶板的除湿架对除湿装置内部的水分吸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湿度自监测的转轮除湿设备。
背景技术
PU手套中加有导电树脂使之抗静电效果最佳,可避免操作人员手指直接接触静电敏感元器件,并能安全泄放操作人员所带的人体静电荷,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耐磨性,且透气性良好,可水洗;
现有技术中,在一些电子生产线上,将清洗后的PU手套存放在带有湿度自动监测仪的箱体内供下次使用,但由于水洗后的PU手套晾干不均匀,常在放置时导致残留水分下渗至底层PU手套上,影响下侧使用;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湿度自监测的转轮除湿设备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度自监测的转轮除湿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湿度自监测的转轮除湿设备,包括除湿装置本体,所述除湿装置本体的顶面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面开设有风仓,所述风仓的内壁上设置有密封轴承,所述密封轴承的内环插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贯穿除湿装置本体的底板设置,且除湿装置本体的底面设置有热风机,所述热风机的出风口与输气管相通,转轴的表面设置有除湿架,所述除湿架的内环面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表面开设有通风孔,且隔板的表面设置有围护板,且热风机与隔板之间设置有活性硅胶板,除湿装置本体的内侧底面设置有防护管,所述防护管套设在转轴的外侧,且除湿装置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手孔。
优选的,所述转轴呈圆形柱体结构,转轴贯穿除湿装置本体的顶板设置,风仓呈圆形柱体结构,风仓的高度小于转轴的高度,输气管呈圆管结构,输气管与风仓相通。
优选的,所述除湿架呈方形框体结构,除湿架与转轴接触的表面呈圆弧形曲面结构,除湿架设置有两个,两个除湿架关于转轴的端面圆心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隔板呈内部中空的矩形柱体结构,转轴和除湿架的表面均开设有输风口,两个输风口对应分布,且输风口与隔板内部相通。
优选的,所述通风孔呈圆孔形结构,通风孔设置有两组,两组通风孔关于隔板的高度中心对称分布,且每组通风孔设置有多个,多个通风孔沿着隔板的长边排列分布。
优选的,所述围护板呈矩形板状结构,围护板设置有两组,两组围护板分别处于隔板的上下两侧,围护板对活性硅胶板起到围护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湿度自监测的转轮除湿设备将PU手套放置在除湿装置与防护管之间的区域,通过驱动电机带动带有活性硅胶板的除湿架对除湿装置内部的水分吸附;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湿度自监测的转轮除湿设备底部加设热风机,在活性硅胶板吸附饱和后,热风机的热风通过风仓输送至隔板内,并经通风孔对活性硅胶板烘干,提升活性硅胶板的吸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湿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世纪东恒手套有限公司,未经南通世纪东恒手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167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