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引线框架生产的方便更换精压模块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14777.8 | 申请日: | 201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58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朱亮;徐文冬;陶国海;刘和平;卢建中;马春晖;杨长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丰山三佳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04;H01L21/48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05 | 代理人: | 范智强 |
地址: | 244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引线 框架 生产 方便 更换 模块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引线框架生产的方便更换精压模块的模具,包括凹模固定板,所述凹模固定板内设有压板,所述凹模固定板通过凹模定位块固定压板,所述压板内设有精压模块,所述压板通过螺丝固接有垫板,所述垫板配合压板将精压模块固定。本结构的模具其精压模块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组装拆卸方便,便于调整平面度。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提高模具制造的效率,同时在使用中可以快速切换精压区域,提高引线框架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线框架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引线框架生产的方便更换精压模块的模具。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上的引线框架是半导体封装的基础材料,是集成线路芯片的载体,借助于键合金丝实现芯片内部电路和外部的电路连接作用。对引线框架来说,一般电路引脚越多,电路引脚间距就会随之缩小,对制造引线框架的模具要求就会越高。引线框架内脚前端需要要求很高的平坦度,这一区域即精压区域。
因为精压区域有很高要求的平坦度,所以模具上必须考虑压印加工。而引线框架的内引脚在压印加工后,常会产生各内引脚间隙不均匀和扭曲,造成内引脚位置精度降低或偏差,并且针对不同产品,相同引线框架精压区域会发生改变,因此引线框架模具上的精压模块需可拆卸更换,来控制压印深度。
常规的模具上的精压模块是用螺钉在模具背面将精压的模块固定在凹模固定板上,再装有压板,由压板的型腔定位。此方案的缺陷是模块在安装后需要配平面度,这样做的原因一是因为引线框架自身的平面度要求高,因此对模具上精压模块的平面度要求则更高;二是引线框架产品基本都是多列排布,模具上对应的精压模块也都是多排多列排布,这样整个精压模块如果有个别平面度不一致就需要拆卸所有的精压模块重新加工找基准平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引线框架生产的方便更换精压模块的模具,使得引线框架模具的精压模块能够快速拆卸更换,同时让精压模块的调试平面度工作更简单稳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引线框架生产的方便更换精压模块的模具,包括凹模固定板,所述凹模固定板内设有压板,所述凹模固定板通过凹模定位块固定压板,所述压板内设有精压模块,所述压板通过螺丝固接有垫板,所述垫板配合压板将精压模块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板和垫板通过两个反向螺丝固连。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有益效果是:本结构的模具其精压模块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组装拆卸方便,便于调整平面度。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提高模具制造的效率,同时在使用中可以快速切换精压区域,提高引线框架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中所示:1 压板,2 精压模块,3 垫板,4 凹模定位块,5 凹模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引线框架生产的方便更换精压模块的模具,包括凹模固定板5,所述凹模固定板5内设有压板1,所述凹模固定板5通过凹模定位块4固定压板,所述压板1内设有精压模块2,所述压板1通过螺丝固接有垫板3,所述垫板3配合压板1将精压模块2固定。为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效率,方便精压模块的拆卸和安装,所述压板1和垫板3通过两个反向螺丝固连。
本发明的精压模块装在压板内,然后用垫板覆盖上,再在背面用螺丝固定,精压模块以压板的型腔做定位保证其位置度。整体装配好后装入凹模固定板,利用凹模定位块再对整个精压模块做调整定位。本发明的精压模块相对独立,拆卸不用再翻起模具敲击凹模固定板背面的敲击孔,只需要在正面拧入螺丝,顶出精压模块即可。配平面度可以把所有的精压模块装配好后一起加工,相对之前单独加工在整体性统一性高,并使得配平面度和控制精部位的压印深度相对简单和方便。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方案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排列组合与变换,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各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丰山三佳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铜陵丰山三佳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147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零件平面抛光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械性能好的PA烧结滤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