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架空线验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14390.2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14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泽雄;郑欣;王雪锋;温伟弘;林亚培;姜明凯;秦焕鑫;王永清;邓明;郭铭海;周成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R19/15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叶剑 |
地址: | 51062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架空 线验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架空线验电装置,包括外壳及验电模块,外壳包括感应套环及安装座,感应套环设置于安装座的一端,感应套环具有一容置通孔,用于容置架空线,感应套环内部开设有第一容置空间,安装座内部开设有第二容置空间;验电模块包括线圈、共模电感、稳压单元、整流单元及灯板,线圈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内,共模电感、稳压单元及整流单元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内,灯板设置于安装座远离感应套环的一端。上述架空线验电装置将架空线电流感应到二次回路中,能准确判断架空线是否有电流流过,无需外接电源,避免造成架空线与二次回路的绝缘故障,能够避免造成人身和设备伤害。并且外壳用于保护验电模块,有效提高架空线验电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架空线验电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配电网进行检修作业时,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时户数,原则上要求能转供电的都必须转供电。对于架空线路,很多馈线都以柱上开关作为联络开关。在检修作业结束,恢复原供电方式时,一般需要在联络的柱上开关进行馈线间的解环。现场操作时,先断开开关,再拉开开关两边的刀闸。但断开开关后,无法通过验电判断是否可以拉开刀闸(该工况下刀闸两端均带电),只能通过柱上开关的状态指示指针判断开关是否已分闸,然后进行拉开刀闸的操作。但柱上开关的分合闸状态指示依赖于内部的机械传动,年久老化、锈蚀、松动、或各种原因造成的指示不清晰均有可能导致对开关状态的误判,例如开关内部有故障,分闸操作后,指示在分闸状态,但开关实际未动作,或动作后触头分离不充分,开关实质上仍处于导通状态。这时候操作刀闸,就会造成带负荷拉刀闸的事故,引发电弧,有相当大的人身和设备安全隐患。刀闸不能带负荷电流操作,现有的验电器为电压型验电器,只能检验架空线上是否带有电压,无法感知是否有电流,不能满足上述场合的验电需求有电流。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监测线路是否有电流、安全性较高、使用寿命长的架空线验电装置。
一种架空线验电装置,包括:
外壳,包括感应套环及安装座,所述感应套环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一端,所述感应套环具有一容置通孔,用于容置架空线,所述感应套环内部开设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安装座内部开设有第二容置空间;
验电模块,包括线圈、共模电感、稳压单元、整流单元及灯板,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为环状,所述线圈为空心线圈,线圈靠近容置通孔的侧壁设置,所述共模电感、所述稳压单元及所述整流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灯板设置于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感应套环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套环包括固定部与活动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活动部相对设置,且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活动部之间形成所述容置通孔,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活动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部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有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夹持所述安装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固定板、第一拉板及第二拉板,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一拉板开设有第一拉动通槽,所述第一拉动通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拉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夹持件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端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拉动通槽内;所述第一拉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拉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拉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板远离所述第二拉板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弹性件,且所述限位弹性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一拉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限位弹性件靠近所述第一拉动通槽的一端设置有定位件,所述第一夹持件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定位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具有弯钩结构,所述弯钩结构卡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拉动通槽的一端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拉板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143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