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抗渗仪的供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06913.9 | 申请日: | 201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55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严江;吕平;赵晋;麻江峰;曲小琴;刑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E03B1/00;E03B11/00 |
代理公司: | 太原中正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16 | 代理人: | 焦进宇 |
地址: | 0300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抗渗仪 供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凝土抗渗仪的供水装置,包括供水水箱、工作台、供压系统、操作台和供水系统组成,供水水箱由型钢焊接而成,操作台主要由操作台控制面板和控制阀组成,工作台由不锈钢面板制成,工作台上安装有6个抗渗试模,电机向整个系统提供动力,电机驱动水泵并向整个系统提供水压,供水水箱向水泵补水,稳压水箱用于稳定供压系统的水压,并起到水源的分流作用,控制阀控制抗渗试模与稳压水箱之间的供水通断,供水水箱容积为25L,供水水箱利用PP材料制作成半透明,水箱侧面并标有刻度,检测人员可以随时观察水量的位置刻度,计算输出水量,随时可以保证水量供应,避免水泵在试验过程中缺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抗渗仪的供水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抗渗仪主要应用于混凝土试件的抗渗性能的试验检测上。混凝土是现代建筑中被普遍使用的人工石材料,对于某些要求防水建筑,如水中、水下、地下建筑以及前提要求防水的建筑工程,都要求建筑物具有抗渗性能,要求构筑物使用的建筑材料能够抵抗水或其他液体截至在压力作用下渗透性能。混凝土抗渗仪主要用于混凝土抗渗性能和抗渗等级的测定。同时也可利用它作其他材料的抗渗性能测定,因此在有关生产、施工、设计、教研等方面广泛应用。
在目前的混凝土抗渗仪上,抗渗仪的供水装置过于简单,供水装置容量小,一般在2L左右,需要试验人员不间断地观察供水水箱水位和频繁加水,很不方便,作为特殊试验需要测量输入水量时,又不能准确计量,为此,根据上述不足和缺陷进行改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为混凝土抗渗仪供水的装置,供水稳定,精确度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混凝土抗渗仪的供水装置,包括供水水箱,供水水箱的体积约为25L,供水水箱的顶部固定有工作台,工作台由不锈钢面板制成,工作台的顶部装有多个抗渗试模,工作台的侧面固定有操作台控制面板,工作台上装有多个控制阀,通过操作台控制面板控制多个控制阀的通闭,保证控制仪器的正常有序运行。
供水水箱内装有水位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供水水箱的水位。
供水水箱内竖向装有刻度标尺,刻度标尺可以随时观察水量位置刻度,随时提供足额的水量供应,避免运行中的水泵在实验过程中缺水,导致水泵处于失水状态而损坏。
供水水箱的内部装有稳压水箱,稳压水箱用于稳定整个供压系统的水压,并起到水源分流的作用,稳压水箱通过管道分别与多个抗渗试模连接,各个抗渗试模与管道的通闭通过对应的控制阀控制。
供水水箱的底部固定有供压支架,供压支架上固定有水泵和为水泵提供动力的电机,水泵的进水口通过输水软管与供水水箱连通,水泵的排水口与稳压水箱连接,水泵将供水水箱内的水输送至稳压水箱内。
供压支架上固定有电器箱,电器箱为总的电气控制箱。
供水水箱上连有排水管,排水管的中段连有泄压阀,排水管的末端连有溢水口,泄压阀和溢水口均固定在供压支架上,当稳压水箱内的水压过大时,泄压阀及时泄压,溢水口及时排出多余的水。
其中,作为优选的,泄压阀高于溢水口布置。
其中,作为优选的,抗渗试模通过多根螺栓活动连接在工作台上。
其中,作为优选的,电机通过皮带与水泵相连。
在实际的抗渗试验中,抗渗试模的数量为6个。
供水水箱的顶部设有进水口和输水口,进水口用于向供水水箱内补水,输水口用于排出供水水箱内的水。
供水水箱由半透明的PP材料制作,可以随时观察和两侧水箱的水位高度,计算输出水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山西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69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