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蚕蛹的吸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00878.X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41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于杏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丝艺丝绸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A23L3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高滨 |
地址: | 313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蚕蛹 吸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蚕蛹的吸出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底部开口,顶部设有负压口,所述筒体在负压口的下方设有一个隔离网,所述筒体的侧部在隔离网的下方开设有多个蚕蛹吸出口,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支架,所述筒体在底部开口的正下方设有一个接蛹盘。本实用新型通过负压对蚕蛹吸出口产生持续的吸力,即使遇到顽固蚕蛹,持续的吸力也能够逐渐将蚕蛹吸出,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蚕蛹的吸出装置。
背景技术
蚕茧通常指桑蚕茧,它是桑蚕蛹期的囊形保护层,内含蛹体。保护层包括茧衣、茧层和蛹衬等部分,它是丝绸制品的主要原料,蚕茧内的蚕蛹是高蛋白的营养品,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但是在实际的工业化生产中,丝绸生产厂家为了取茧抽丝,会用高温药水对蚕茧进行浸泡,这样易导致蚕茧内的蚕蛹都不能食用,所以为了获得可以食用的蚕蛹,需要先取出蚕茧内的蚕蛹,然后再进行缫丝。现有的蚕茧内蚕蛹的取出多依靠人工方式,即用剪刀等工具剥开蚕茧,再手工进行蚕蛹的提取,该种方式存在着:取出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需要将蚕茧完全割开才能取出蚕蛹,安全性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丝绸加工系统的蚕蛹吸出机构[申请号:201420712465.5],上述方案存在以下技术缺陷:其工作原理是依靠负压将蚕茧内的蚕蛹吸出,然而,在吸出锥筒体的敞口端设置了防漏气结构,用于蚕茧与吸出锥筒体之间的密封,这样的结构会大大限制负压对蚕蛹的吸力,当蚕蛹被放置在敞口端时,若蚕蛹没有被瞬间吸出,则吸出锥筒体内的气压会维持在一定的气压,该气压小于大气压,此时,负压就无法对蚕蛹产生吸力,因此,对于一些粘附在蚕茧上、不易吸出的蚕蛹,该装置无法完成吸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蚕蛹的吸出装置,从而有效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蚕蛹的吸出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底部开口,顶部设有负压口,所述筒体在负压口的下方设有一个隔离网,所述筒体的侧部在隔离网的下方开设有多个蚕蛹吸出口,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支架,所述筒体在底部开口的正下方设有一个接蛹盘。
作为优选,所述的负压口上设有通断阀。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的侧部在隔离网所在的位置设有观察窗。
观察窗便于观察筒体内隔离网上吸附的蚕蛹情况,当隔离网上吸附的蚕蛹较多时,需要控制通断阀关闭,断开负压口与负压源之间的连通,使得蚕蛹向下掉落到下方的接蛹盘中,再打开通断阀,继续进行蚕蛹的吸出。
作为优选,所述的蚕蛹吸出口呈内小外大的锥形体。
锥形体的设计不仅能够使得该装置适用于多种大小的蚕茧,同时也能够防止整个蚕茧被直接吸入到筒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负压对蚕蛹吸出口产生持续的吸力,即使遇到顽固蚕蛹,持续的吸力也能够逐渐将蚕蛹吸出,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蚕蛹的吸出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筒体1,所述筒体1的底部开口,顶部设有负压口2,所述筒体1在负压口2的下方设有一个隔离网3,所述筒体1的侧部在隔离网3的下方开设有多个蚕蛹吸出口4,所述筒体1的底部设有支架5,所述筒体1在底部开口的正下方设有一个接蛹盘6。
所述的负压口2上设有通断阀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丝艺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州丝艺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08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护理用急性创伤伤口清创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保温板的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