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消除输液软袋内气泡的弹袋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000613.X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50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马兵;林妍;林鑫;杨涵显;刘文军;吴小愚;彭元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极智朗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10 | 分类号: | A61J1/10;G01N1/28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林合;李蕊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消除 输液 软袋内 气泡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消除输液软袋内气泡的弹袋机构,包括旋转支架、若干个弹性装置和限位杆;每个弹性装置的一端均固定设置于旋转支架上;弹袋机构设置于输液软袋的正上方,限位杆固定设置于旋转支架与输液软袋之间。该弹袋机构通过旋转的弹性片及弹袋负载球系统,完成对输液表面的周期性冲击,从而实现对输液软袋内液体的激荡,快速让附着软袋表面的气泡脱离附着状态,加速了气泡的消亡,从而快速消除了绝大多数气泡。利用该装置可以明显消除输液软袋中的大部分气泡,降低气泡对软袋灯检图像处理的干扰,提高了检测准确率,在机器视觉流体检测领域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液软袋内气泡消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消除输液软袋内气泡的弹袋机构。
背景技术
科技进步使得工业生产越来越无人化、智能化,近年来随着CCD、CMOS成像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突破,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贴近生产,机器视觉技术在机器换人的技术革新大潮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制药领域,输液软袋作为大输液产品的发展趋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其社会需求巨大。在输液软袋生产过程中,根据国家药典的规定,每个产品必须进行50μm以上可见异物的逐袋检测,目前检测完全依赖于人工灯检。在软袋灯检的技术进步中,软袋中的气泡成像无论从成像形状、运动轨迹还是颜色特征上看,均与一部分杂质非常接近,因此利用图像处理完成人工检测的功能,必须依赖于气泡的识别,因此在成像中尽量消除气泡的影响对检测效率和检测准确率非常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消除输液软袋内气泡的弹袋机构解决了现有的输液软袋气泡消除方法效率低,且气泡消除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消除输液软袋内气泡的弹袋机构,包括旋转支架、若干个弹性装置和限位杆;
每个所述弹性装置的一端均固定设置于旋转支架上;
所述弹袋机构设置于输液软袋的正上方,所述限位杆固定设置于旋转支架与输液软袋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支架为绕同一方向旋转的圆柱形支架;
每个所述弹性装置均匀固定设置于圆柱形支架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弹性装置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旋转支架的侧面到输液软袋上表面的垂直距离;
该旋转支架的侧面为距离输液软袋上表面最近的一侧表面。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弹性装置均包括弹袋负载球和弹性片;
所述弹性片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旋转支架上,所述弹性片的另一端与弹袋负载球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片为具有弹性的条状弹性体;
所述弹袋负载球为表面光滑的球状物体。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固定设置于旋转支架和弹袋负载球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为表面光滑的刚性条状物体。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支架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与弹性片相配合的孔槽;
所述弹性片的未连接弹袋负载球的一端可拆卸地固定于旋转支架的孔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消除输液软袋内气泡的弹袋机构,通过旋转的弹性片及弹袋负载球系统,完成对输液表面的周期性冲击,从而实现对输液软袋内液体的激荡,快速让附着软袋表面的气泡脱离附着状态,加速了气泡的消亡,从而快速消除了绝大多数气泡。利用该装置可以明显消除输液软袋中的大部分气泡,降低气泡对软袋灯检图像处理的干扰,提高了检测准确率,在机器视觉流体检测领域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极智朗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极智朗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0006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