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弯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97069.4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61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朱章华;曹长帅;罗士昌;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鹏得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22 | 分类号: | F16L9/22;B29C69/00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顾吉云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弯管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衣机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弯管结构,其结构可靠,不会发生漏水现象,弯管本体由左槽体与右槽体拼合固定而成,左槽体前端设置有端板,端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上设置有水管,左槽体后端开口,左槽体前端侧壁高于后端侧壁,右槽体前端侧壁低于右槽体后端侧壁,右槽体侧壁上设置有与左槽体侧壁内侧面配合的插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衣机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弯管结构。
背景技术
很多人认为,通过洗衣机加自然晾干的方式经济又环保,特别是经过爆晒过衣服的衣服能够杀菌,因此在阳光明媚时走入大街小巷,抬头望去,点缀着蓝天地不仅仅是白云,还有着各色各样的衣物。
但是目前室外环境恶化,开始担心把衣服晾在外面会吸附着很多的有害颗粒,危害身体健康,同时,遇到梅雨天气,衣服长时间保持潮湿不仅会滋生细菌,还有可能会发臭长霉斑,导致整件衣服都无法使用了。其实,在国外,用洗衣机洗衣服再用干衣机烘干是普遍做法。近年来,国内也越来越多人关注起干衣的问题
一般来说,干衣机的主要是通过热交换原理,从气泵吸入冷空气,加热形成高温气流吹向潮湿的衣物, 降温后带走水分,达到衣物快速干燥的效果,这些水分会落至一个下托盒内,下托盒内的收集到的水需要排放出去,因此需要使用一根排水管,由于干衣机内部结构限制,排水管的外形是一根不规则的弯管,一头连接下托盒,另一头为排水口,如果采用常规的一次注塑成型工艺,弯管内部的模芯无法实现脱模,因此目前常见的方式将弯管做成前后两段式,可以实现脱模,然后再将前后两段使用胶水粘合,这种结构可靠性差,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漏水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结构不可靠,容易发生漏水现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弯管结构,其结构可靠,不会发生漏水现象。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弯管结构,其包括弯管本体,其特征在于,其由左槽体与右槽体拼合固定而成,所述左槽体前端设置有端板,所述端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上设置有水管,所述左槽体后端开口,所述左槽体前端侧壁高于所述后端侧壁,所述右槽体前端侧壁低于所述右槽体后端侧壁,所述右槽体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左槽体侧壁内侧面配合的插条。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左槽体侧壁上端面开有卡槽,所述右槽体侧壁上端面设置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卡条;
所述左槽体与所述右槽体上均安装有卡扣件。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将弯管变成左槽体与右槽体两个部件,水管为整体结构,将右槽体的插条插入左槽体内壁使两者拼合固定形成弯管,并且采用了超声波焊接,有效保证了结构可靠性,不会发生漏水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左槽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右槽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弯管结构,其包括弯管本体1,其由左槽体2与右槽体3拼合固定而成,左槽体2前端设置有端板4,端板4上开设有通孔,通孔上设置有水管5,由于水管5整体设置在端板4上,保证了结构可靠性,左槽体2后端开口,左槽体2前端侧壁高于后端侧壁,右槽体3前端侧壁低于右槽体3后端侧壁,右槽体3侧壁上设置有与左槽体2侧壁内侧面配合的插条5,插条可以深入左槽体2侧壁内侧面,提高了密封可靠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左槽体2侧壁上端面开有卡槽6,右槽体3侧壁上端面设置有与卡槽6配合的卡条7,通过卡槽6与卡条7配合提高密封性。左槽体2与右槽体3上均安装有卡扣件8,用于连接下托盒;左槽体2与右槽体3拼合后后端为排水口9。
一种弯管加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左槽体2与右槽体3分别注塑成型后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鹏得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鹏得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970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松螺栓生产专用旋风铣刀
- 下一篇:一种应用在蓄冷系统中的蓄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