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塑料圆织机的纱锭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96936.2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77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乔长忠;杨友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长征包装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37/00 | 分类号: | D03D37/00;D03D4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廖天云 |
地址: | 443799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塑料 圆织机 纱锭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塑料圆织机的纱锭,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纱锭和导向装置,其中纱锭竖直设置,且纱锭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导向装置包括设置在线材运行方向一侧的定位滚轮,定位滚轮下方依次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和第二伸缩杆;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伸缩杆可以带动纱锭沿竖直方向运动,配合压力传感器,使得塑料线与定位滚轮的相对位置还原,这样可以保证塑料线的出线角度和内部张力始终保持一致,在编制过程中更为稳定,从而得到质量更好的塑料编织袋产品,通过第二伸缩杆带动定位滚轮向下移动,还能使得塑料线能始终保持扁平的形状,不会以折叠扭曲的形状进入圆织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纺织品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塑料编织袋的圆织机上的纱锭。
背景技术
圆织机用于编织筒布,圆织机的经纱架上有许多纱锭,依据编织布幅宽和扁丝宽度,使用规定范围数量的经纱,经纱进入圆织机前,由经纱的棕框对经纱进行交叉开口,纬纱梭子在交叉开口中作圆周运动穿过经纱,编织成筒布,塑料袋的圆织机也是利用以上原理将塑料线编织成圆形筒状然后平铺收纳在成品轴上。
现有的塑料圆织机上会使用大量的纱锭来同时提供塑料线,但是考虑到很多塑料编织袋的塑料线不是线型,而是扁平的条形,导致纱锭在出线过程中,有可能因为转动导致扁平的塑料线扭曲,这样生产出来的塑料布就会不规整,容易出现破损等问题;另外,纱锭是具有一定的长度的,塑料线从纱锭上不同的位置出线时,与圆织机的相对角度也不一样,这样导致最终塑料线在进入圆织机时其内部的张力和进入角度都有所不同,也有可能导致所编制的塑料布中塑料线分布不够均匀,降低了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塑料圆织机的纱锭,用以解决现有的塑料圆织机中纱锭出线时可能使得扁平的塑料线扭曲的问题;还有因为纱锭的高度问题导致塑料线进入圆织机时内部的张力和进入角度都有所不同,导致所编制的塑料布中塑料线分布不够均匀、降低了产品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塑料圆织机的纱锭,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纱锭和导向装置,其中纱锭竖直设置,且纱锭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带动纱锭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导向装置包括设置在线材运行方向一侧的定位滚轮,所述定位滚轮下方依次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和第二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带动压力传感器和定位滚轮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第一伸缩杆分别电性连接至控制器。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伸缩杆可以带动纱锭沿竖直方向运动,此时定位滚轮是固定的,当塑料线在纱锭上的出线位置变化时,塑料线与定位滚轮的接触角度改变,从而使得塑料线对定位滚轮的压强改变,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强变化时,通过控制器驱动第一伸缩杆带动纱锭移动,最终使得塑料线与定位滚轮的相对位置还原,这样可以保证塑料线的出线角度和内部张力始终保持一致,在编制过程中更为稳定,从而得到质量更好的塑料编织袋产品;
2、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辊轮下方还设有第二伸缩杆,扁平塑料袋扭曲折叠时,其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强也会发生变化,此时第二伸缩杆带动定位滚轮向下移动,使得定位滚轮与塑料线之间分离,此时塑料线张力变小,很容易在自身应力作用下还原至扁平的形状,然后定位滚轮再次上移回到原位,保持塑料线的位置不变,从而使得塑料线能始终保持扁平的形状,不会以折叠扭曲的形状进入圆织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检验装置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位滚轮的形状示意图;
图中:底座1、纱锭2、定位滚轮3、第一伸缩杆4、第二伸缩杆5、照明灯6、光敏感应板7、支撑架8。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长征包装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北长征包装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969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SQU技术的异味处理装置
- 下一篇:小孔型锅炉排放消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