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96888.7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63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娜;杨正富;勾非凡;苏浩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6 | 分类号: | F23J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87 | 代理人: | 刘力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锅炉 余热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燃气锅炉,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换热器主体上气体入口、冷凝液出口、烟气出口和喷淋液体入口,其中,喷淋液体入口和烟气出口的设置位置高于气体入口和冷凝液出口,换热器主体的气体入口通过第一排烟管道连接燃气锅炉的烟气出口;喷淋装置,设于喷淋液体入口上方;冷凝水池,其入口连通换热器主体的冷凝液出口;吸收式热泵,设有低温热源入口和低温热源出口;其低温热源出口通过设有循环水泵的管道连接喷淋装置;其低温热源入口通过设有循环水泵的管道连接冷凝水池的冷凝液出口。本实用新型有效利用了烟气余热中的低品位热量,切实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整体供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北方城镇建筑面积已经增长到115亿m2。中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而北方城镇采暖又占到中国建筑总能耗的25%。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能源形势越来越严峻,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降低采暖对的单位面积能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广大供热企业扩大利润,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提高供热系统能源利用效率的方式是“开源”和“节流”。“开源”就是寻找新热源,“节流”就是减少供热环节的热损失。“开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充分挖掘现有热源的余热,将原来白白浪费的低品位热量利用起来。目前,燃气锅炉的排烟温度一般高于180℃,不仅有一部分显热被浪费,更有大量的水蒸气潜热被浪费。如果能够将这部分热量利用起来,降低排烟温度,将大大提高锅炉效率。烟气中的余热有很大一部分存在于水蒸气潜热中,因而在降低烟气温度并回收显热的同时,将烟气中的水蒸气潜热回收才能做到真正的烟气全热回收。燃气锅炉高温烟气的水蒸气处于未饱和状态,因而必须通过降温使水蒸气冷凝析出。如果要将水蒸气冷凝,必须要将烟气温度降低到对应的露点温度以下。对于天然气锅炉烟气,露点温度一般在55~60℃。因此这要求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必须具备较强的热交换能力,将高温烟气降低到足够的温度,使烟气中的水蒸气尽可能多凝出,释放潜热。传统的烟气余热回收设备主要是靠间壁换热的方式,烟气通过换热管壁将热量传给冷水,从而将水加热。
传统的烟气余热回收设备主要是靠间壁换热的方式,烟气通过换热管壁将热量传给冷水,从而将水加热。这种热交换方式的传热系数很低,为了增强传热效果,通常需要布置大量的钢管受热面。一方面会造成大量的刚才消耗,使得设备体积和造价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会造成烟道排烟阻力增加,特别是对于热压排烟的系统影响更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出了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它通过将一种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吸收式热泵进行有效结合,实现了烟气直接接触式换热,有效利用了烟气余热中的低品位热量,切实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整体供热效率,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
燃气锅炉,
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换热器主体上设有气体入口、冷凝液出口、烟气出口和喷淋液体入口,其中,所述喷淋液体入口和烟气出口的设置位置高于所述气体入口和所述冷凝液出口,所述换热器主体的气体入口通过第一排烟管道连接所述燃气锅炉的烟气出口;喷淋装置,设于喷淋液体入口上方;冷凝水池,其入口连通所述换热器主体的冷凝液出口;
吸收式热泵,设有低温热源入口和低温热源出口;其低温热源出口通过设有循环水泵的管道连接所述喷淋装置;其低温热源入口通过设有循环水泵的管道连接所述冷凝水池的冷凝液出口;其中,所述吸收式热泵包括顺次连接的冷凝器、压缩机、蒸发器和节流装置,且节流装置的与冷凝器连接形成热源流体回路;所述低温热源入口设于所述蒸发器。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收式热泵为燃气吸收式热泵,其烟气出口通过第二排烟管道连接所述换热器主体的气体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新奥数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968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