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态茶膏包装条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94516.0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56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文;周昌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牧工商茶叶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35/10 | 分类号: | B65D35/10;B65D35/44;B65D51/24;B65D77/40 |
代理公司: | 昆明祥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3114 | 代理人: | 施建辉 |
地址: | 6500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态 包装 | ||
液态茶膏包装条,涉及普洱茶膏,尤其是一种便于食用、携带,密封性好,利于长期储存的液态茶膏包装条。本实用新型的液态茶膏包装条,其特征在于该包装条成软管状,包括管身、管盖、出液管和翼板,管身顶部与出液管连接,出液管顶部与管盖连接,翼板固定在管身和管盖两侧。本实用新型的液态茶膏包装条,根据常规用量,在每条包装条内注入1ml液态茶膏,以满足一次用量,管身与管盖利用热熔方式封闭连接,不但提高封闭性,同时便于扭动开启,方便使用,通过在包装条侧壁增加翼板,增加扭动时的稳固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普洱茶膏,尤其是一种便于食用、携带,密封性好,利于长期储存的液态茶膏包装条。
背景技术
茶膏,是将云南特有的乔木大叶种茶叶经过加工与发酵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茶叶中的纤维物质与茶汁分离,将获得的茶汁进行再加工,还原成更高一级的固态速溶茶。现代茶膏的制作工艺是在清代宫廷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茶膏制作工艺。这种方式模仿了清代茶膏制作的气候、温度、环境,在更加繁复、细致的工序下,把茶汤的提取和浓缩,控制在常温40摄氏度左右。利用芳香物质和活性成分必须在一定温度下挥发和析出的特性,最大限度的将这些茶叶的原有物质有效的溶解到茶汤再收敛成膏。
现代普洱茶膏采用的是生物科技手段,遵循普洱茶原有的后发酵机理,从普洱茶中分离某些优势菌种,加之有意识提取普洱茶中特有的纤维素酶及果胶酶等,对制膏的普洱茶原料在作业环境要求较高的条件下进行二次接种与发酵,并在温度与湿度上严格控制,使普洱茶原料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微生物、酶法转化阶段;再通过低温萃取,低温干燥获得。其茶膏的成品率为15%。使普洱茶膏更具天然药物的特性。
我们从现代生物医学角度分析,发现普洱茶膏内含的很多化学成分对人体产生药用机理。如普洱茶膏内含的类黄酮物质具有明显的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功效。同时,可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阻止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减少血清胆固醇以及胆固醇在血管内膜上的沉积。并且,它还可以通过增加前列腺环素,减少血栓素合成而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和促纤溶作用,预防血栓形成。根据近两年的实验发现,普洱茶膏内含的这种类黄酮物质还可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起到降血压作用。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防治作用。而且,普洱茶膏内含的茶碱通过增加人体肾脏血流量,刺激小肠分泌钠离子素起到利尿作用,加快人体内酒精、烟碱、吗啡等有害物质的排泄。普洱茶膏的茶碱的含量是普洱茶的2倍,是绿茶等其它茶类的3-4倍。
现有市面上常见的茶膏,多为固体状,用纸包裹,在饮用时,从固体茶膏上刮下部分膏体,放入杯中,冲入适量热水,待膏体融化后即可饮用,也有些商家为了饮用方便,直接将固体茶膏,加工成粉末状,分装在数个小袋内,每次撕开一个小袋,将粉末倒入杯中,热水冲泡后饮用;此类茶膏产品,均将茶膏仅仅作为饮品使用,随着人们对茶多酚的研究,发现茶多酚具有增强毛细血管功能、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杀菌以及消炎等多种功能,因此含有大量茶多酚的茶膏,其使用范围更广,如涂抹于脸部、手部,可以有效的起到增强毛细血管功能、抗氧化、抗衰老和抗辐射的作用,也可以涂抹于患处,利用茶多酚的杀菌以及消炎等功能,而固体状茶膏或粉末状茶膏,在上述使用时,极为不便,需要先用热水融化,待温度降低后再进行涂抹,费时费力,因此需要一种液体状茶膏,即可用于涂抹,也可以兑入适量热水后饮用,但是现有的茶膏包装方式,并不适用于液体状茶膏,而其他液体饮料的包装方式,由于其容量过大,开启后难以再次密封保存,液体茶膏长期与空气接触,易挥发,因此也不适用于液体茶膏的包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就是现有液体茶膏不适用于现有包装方式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食用、携带,密封性好,利于长期储存的液态茶膏包装条。
本实用新型的液态茶膏包装条,其特征在于该包装条成软管状,包括管身、管盖、出液管和翼板,管身顶部与出液管连接,出液管顶部与管盖连接,翼板固定在管身和管盖两侧,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牧工商茶叶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牧工商茶叶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945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酸洗清洗槽挤干辊纠偏机构
- 下一篇:一种多层新型金属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