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用厨余处理设备的废气处理系统及家用厨余处理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91931.0 | 申请日: | 2019-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322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 发明(设计)人: | 薛海全;陈玉波;王哲;徐文庆;杜国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标优美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76;B01D53/86;B01D53/32;B01D53/04;B01D46/00;A61L9/22;A61L9/20;A61L9/18;A61L9/015;B01D53/72;B01D53/48;B01D53/56;B09B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1 | 代理人: | 唐海力 |
| 地址: | 210019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用 处理 设备 废气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家用厨余处理设备的废气处理系统及家用厨余处理设备。所述系统包括负离子发生装置、臭氧发生装置、光触媒装置、催化装置、吸附装置以及风机。在安装状态下,负离子发生装置设置于连通厨余处理设备反应釜与外部的进气通道中。臭氧发生装置设置于连通厨余处理设备反应釜与外部的排气通道中。光触媒装置与排气通道相连通。催化装置通过第一管道与光触媒装置相连通。吸附装置通过第二管道与催化装置相连通。风机的进气端通过第三管道与吸附装置相连通。风机的出气端与外部大气相通。废气处理系统与家用厨余处理设备的控制面板相连接。通过采用本申请废气处理系统可以对生物发酵处理厨余产生的废气起到彻底的净化和除臭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活垃圾处理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家用厨余处理设备的废气处理系统及家用厨余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家庭厨余的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是,直接打包扔进垃圾桶,再送到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
第二种是,采用厨余粉碎机,这种厨余粉碎机安装在家庭洗手池下方,带有空气开关,洗手池的下水口下方连接粉碎腔体,通过高速研磨粉碎的原理,将餐厨垃圾进行粉碎,然后在水流的作用下冲入下水道。
第三种是,采用厨余机,这种厨余机利用生物发酵的原理,将餐厨垃圾降解成有机肥料,可以实现餐厨垃圾资源化。
第一种和第二种处理方式解决厨余垃圾的效果不佳,会增加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工作量,甚至造成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第三种处理方式中,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这种厨余机均为卧式搅拌的原理,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充分的搅拌和保持温度,将菌种的性能最大化表现。但存在对废气处理不充分的问题,可能造成室内空气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家用厨余处理设备的废气处理系统。
所述家用厨余处理设备的废气处理系统可以包括负离子发生装置、臭氧发生装置、光触媒装置、催化装置、吸附装置以及风机。
在安装状态下,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设置于连通厨余处理设备反应釜与外部的进气通道中。所述臭氧发生装置设置于连通厨余处理设备反应釜与外部的排气通道中。所述光触媒装置与所述排气通道相连通。所述催化装置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光触媒装置相连通。所述吸附装置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催化装置相连通。所述风机的进气端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吸附装置相连通。所述风机的出气端与外部大气相通。所述家用厨余处理设备的废气处理系统与家用厨余处理设备的控制面板相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为负离子发生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臭氧发生装置为臭氧发生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光触媒装置可以包括第一罐体、光触媒层和光源。所述第一罐体通过管道与所述排气通道相连通。所述光触媒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罐体的内壁上。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罐体内。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光源为UV紫外灯。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催化装置包括催化室和设置于所述催化室内的催化剂。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吸附室和设置于所述吸附室内的吸附剂。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附剂为活性炭。
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家用厨余处理设备。所述家用厨余处理设备可以包括壳体、反应釜、搅拌电机、搅拌叶片、控制面板以及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家用厨余处理设备的废气处理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标优美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标优美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919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