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软体集雨水窖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89265.7 | 申请日: | 2019-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69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陈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龙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F5/10;E03F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宏来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41 | 代理人: | 许振强 |
地址: | 716000 陕西省延安市宝***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软体 雨水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是一种多功能软体集雨水窖,包括窖体,所述窖体内腔由隔墙分割成沉淀池和储水窖,所述沉淀池顶部设置一个可打开的预留活动盖,所述储水窖顶部设置集雨面,所述窖体和集雨面均由聚氯乙烯涂层布料制成,所述隔墙三分之一高度处设置第一过滤水阀,所述集雨面上设置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包括由上而下设置的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设有第一过滤网格;所述第二过滤层设有第二过滤网格,第一过滤网格孔径大于第二过滤网格孔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储水窖的顶部设计一个集进水过滤和取水功能为一体的过滤装置代替原来的取水口,既解决了集雨面积水的问题,也解决了水窖抽水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雨窖,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软体集雨水窖。
背景技术
在一些偏远山区或者干旱地区,农作物的灌溉往往需要从很远的地方取水,铺设管道又不切实际,从而收集雨水成为了一种经济适用的办法。传统的雨水收集是在地面开挖池体,在池壁加盖混凝土,形成水坑收集雨水。这种方式需要消耗大量混凝土,造价高,而且防渗透性差,水质容易变异,柔性水窖应运而生。
如专利号CN208668585U,专利名称“一种软体集雨窖”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软体集雨窖,包括窖体,所述的窖体内腔由隔墙分割成沉淀腔和储水窖,所述的沉淀腔上端设置一个可打开的预留活动盖,所述的隔墙上部设有过滤网,所述的储水窖顶部设置集雨面,所述的窖体和集雨面由聚氯乙烯涂层布料制成。该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储水和过滤相分离的设计,集雨面上的雨水先通过导流槽进入沉淀腔沉淀,然后在通过侧部过滤网进行侧过滤溢出的方式流入储水窖进行储存。(2)具有收集其他地表雨水的功能,通过地面上各种导流槽将集雨面以外的雨水收集到沉淀腔内进行沉淀和过滤,然后在通过侧部过滤网溢出的方式流入储水窖进行储存。但该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缺陷:①因为水窖本身是软体的包括周围固定环的受力程度不一样,导致了集雨面上面总是有积水;②沉淀池的泥沙在底部,清水在上面,沉淀池的水用于农业灌溉是可以的,但每次使用都必须打开活动预留活动盖,预留活动盖的固定仅仅是靠铆钉和固定的定位环进行固定,打开的次数多了磨损就会非常厉害,导致固定环的扣眼提前损坏;③所有进来的雨水先进入沉淀池,等沉淀池满了以后才会进入储水窖,这样就对中间的隔墙要求非常高,因为沉淀池的存水量很大会导致中间的隔墙不耐用,提前损坏达不到水窖和材料本身的设计使用年限,因为过滤网在隔墙的最上面,导致每次取水,沉淀池和储水窖的液面不能保持一致,使得中间的隔墙始终处于受力的状态,大大缩短了中间隔墙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软体集雨水窖。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多功能软体集雨水窖,包括窖体,所述窖体内腔由隔墙分割成沉淀池和储水窖,所述沉淀池顶部设置一个可打开的预留活动盖,所述储水窖顶部设置集雨面,所述窖体和集雨面均由聚氯乙烯涂层布料制成,所述隔墙三分之一高度处设置第一过滤水阀,所述集雨面上设置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包括由上而下设置的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设有第一过滤网格;所述第二过滤层设有第二过滤网格,第一过滤网格孔径大于第二过滤网格孔径。
优选的是,预留活动盖上设置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包括由上而下设置的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设有第一过滤网格;所述第二过滤层设有第二过滤网格,第一过滤网格孔径大于第二过滤网格孔径。
优选的是,过滤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采用PVC材质与集雨面高频焊接固定,所述过滤网活动连接在底座上。
优选的是,底座包括一体连接的外圈层和内圈层,外圈层的上表面高于内圈层的上表面,所述外圈层与集雨面高频焊接固定,所述外圈层的上表面和集雨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所述内圈层中空,其内表面活动连接过滤网。
优选的是,第一过滤网格孔径8-12毫米,第二过滤网格孔径1-3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龙,未经陈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892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螃蟹卡位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设有管状横梁的风力发电机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