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蜂式婴儿包被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84824.5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82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周琦瑛;童孝笑;张红梅;方芸;孙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儿童医院 |
主分类号: | A41B13/06 | 分类号: | A41B13/06;A41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曹静;葛宏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婴儿 包被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蜂式婴儿包被,包括相互独立的下包片和上包片,帽槽的内部由多个松紧套交叉构成,每个松紧套的内部填充有保温棉,下包片与帽槽连接处呈波形,下包片的两侧对称设有辅助保温片,每个辅助保温片的一侧均对称设有两个蜂式翼片,下包片的另一端设有尾翼片,尾翼片和上包片上设有相扣合的四合扣,下包片和上包片一端的偏侧设有相互扣合的调节式肩扣,下包片的臀部位置处和上包片的一端均设有TPU防水布层,上包片的一侧和每个蜂式翼片上均设有系带,下包片的背面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围带,两个围带之间围成了矩形槽结构,靠近调节式肩扣的蜂式翼片背面贴设有心形贴。本实用新型保暖效果好,方便操作,防磕碰,防水透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被,具体为一种蜂式婴儿包被。
背景技术
在婴儿出生后,都会通过包被将婴儿抱起来,便于对婴儿的抱回及管理;传统的医用婴儿包被空间较为狭小,在限制婴儿活动的同时,不利于工作人员进行操作,而且操作时需将包被全部打开,保暖性能欠佳,而且由于新生儿较为脆弱,抱起时要小心翼翼,所以对于不太熟练的人来说不太容易,无从下手;而且婴儿的头部缺乏保护,而传统的包被大都缺乏专门的帽子,而且透气性差;因此基于以上问题设计了一款新型的蜂式婴儿包被。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蜂式婴儿包被。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蜂式婴儿包被,包括相互独立的下包片和上包片,所述下包片的一端设有帽槽,帽槽的内部由多个松紧套交叉构成,每个松紧套的内部填充有保温棉,下包片与帽槽连接处呈波形,下包片的两侧对称设有辅助保温片,每个辅助保温片的一侧均对称设有两个蜂式翼片,下包片的另一端设有尾翼片,尾翼片和上包片上设有相扣合的四合扣,下包片和上包片一端的偏侧设有相互扣合的调节式肩扣,下包片的臀部位置处和上包片的一端均设有TPU防水布层,上包片的一侧和每个蜂式翼片上均设有系带,下包片的背面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围带,两个围带之间围成了矩形槽结构,靠近调节式肩扣的蜂式翼片背面贴设有心形贴。
进一步的,所述下包片与上包片的形状大小均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帽槽整体呈半通透的网状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保温片是由弹性棉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下包片臀部位置处的TPU防水布层的纵向宽度为18-22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蜂式婴儿包被,通过设有蜂式翼片和尾翼片防止婴儿小手外露抓伤自己及小脚外露的同时,还起到了包裹保暖的作用;如要操作,无需将包被全部打开,仅需将蜂式翼片或尾翼片解开即可;通过设有由松紧套包裹保温棉的帽槽利于婴儿头部的保护和透气;通过设有两个围带围成矩形槽结构便于提示不熟练的人手壁托住此处抱起婴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蜂式婴儿包被上包片和下包片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蜂式婴儿包被下包片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蜂式婴儿包被下包片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蜂式婴儿包被包起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松紧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包片;2、帽槽;3、辅助保温片;4、蜂式翼片;5、TPU防水布层;6、尾翼片;601、四合扣;7、松紧套;701、保温棉;8、调节式肩扣;9、上包片;10、系带;11、围带;12、心形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儿童医院,未经杭州市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848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