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城市综合管廊内模移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83506.7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72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兵;李骥;尹胜;周召旭;魏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五新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郭肖凌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综合 管廊内模移模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市综合管廊内模移模系统,它包括管廊(1)和若干底座(4),所述管廊(1)内设置有内模(2);所述若干底座(4)顶部标高均相等且相邻的若干底座(4)顶部之间均通过主梁(3)以螺栓固定方式或支座固定方式以连接固定;所述内模(2)内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和所述主梁(3)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移模系统还包括内模横移驱动设备用以将内模(2)从管廊(1)中推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内模滑动配合连接在主梁之上,使用安全,可靠性高,运行稳定;且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施工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模具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城市综合管廊内模移模系统。
背景技术
管廊(即“共同沟”),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不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此外,该系统还具有一定的防震减灾作用,如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期间,神户市内大量房屋倒塌、道路被毁,但当地的地下综合管廊却大多完好无损,这大大减轻了震后救灾和重建工作的难度。
地下综合管廊对满足民生基本需求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管廊建设避免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而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观,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和日常管理;由于管廊内管线布置紧凑合理,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由于减少了道路的杆柱及各种管线的检查井、室等,优美了城市的景观。由于架空管线一起入地,减少架空线与绿化的矛盾。
管廊一般利用模具一体式浇筑而成,待其凝固成型后,移除内部模具,然后产生管廊成品;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专门针对管廊内模的移模设备,大多采用起重设备直接拖出,效率低下,且极易对模具和管廊成品产生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稳定的城市综合管廊内模移模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城市综合管廊内模移模系统,它包括管廊和若干底座,所述管廊内设置有内模;相邻的若干底座之间均通过主梁固定连接;所述内模内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和所述主梁滑动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梁两端均安装固定在所述底座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移模系统还包括驱动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底座顶部标高均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主梁采用螺栓固定或支座固定中任意一种固定方式安装固定在底座之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内模滑动配合连接在主梁之上,使用安全,可靠性高,运行稳定;且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施工效率高,占地面积小。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示意图(第一步);
图3 为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示意图(第二步);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示意图(第三步);
图中:1-管廊,2-内模,3-主梁,4-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五新智能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五新智能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8350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风扇组件的喷嘴和风扇组件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水冷系统的运行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