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感应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81639.0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01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邹高迪;邹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迈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 |
代理公司: | 宁波理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4 | 代理人: | 孟湘明 |
地址: | 518127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应 测试 装置 | ||
一种感应测试装置,用于测试一微波探测器。该感应测试装置包括:一测试平台单元,其中该测试平台单元适于可通信地安装该微波探测器;一测试控制单元,其中该测试控制单元与该测试平台单元可通信地连接,以使该测试控制单元与被安装于该测试平台单元的该微波探测器可通信地连接,用于监测该微波探测器;一运动反射器,其中该运动反射器包括一驱动机构和至少一与该驱动机构耦接的反射头,其中该驱动机构与该测试控制单元可通信地连接,用于在该测试控制单元的控制下,驱动该反射头相对于该微波探测器进行移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感应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微波探测器是一种将微波收发设备合置的探测器,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多普勒效应。具体来说,微波的波长很短,通常在1mm至1000mm之间,穿透力较强,因此很容易穿透玻璃、木板、砖墙等非金属材料,而容易被金属物体或人体反射,并在遇到移动物体反射后会产生多普勒效应,即经反射后的微波信号与发射波信号的频率会产生微小的偏移,进而探测到移动的物体。
目前微波探测器已经在很多领域(例如在照明领域、监控领域等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微波探测器出厂前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以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合格。而由于微波的穿透能力较强、且易于被金属物体或人体反射,因此传统的测试过程通常需要一个空旷场地,并且禁止无关人员在该场地内走动,以免对测试结果产生干扰。但由于测试人员需要手动操作各种测试设备、记录测试结果,因此传统的测试过程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测试人员移动的干扰,导致测试结果容易出现偏差或错误。
此外,由于微波能够穿透诸如墙壁等非金属物质,因此即使在封闭的房间中进行测试,在房间外运动的物体也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或干扰。特别是对于某些探测距离较大的微波探测器而言,所需要的测试场地将不得不变得很大,并且在该场地的内部区域和该场地附近的外部区域均不能设置任何金属的生产设备或办公设备,这就导致当不进行测试或测试探测距离较小的微波探测器时,该面积较大的测试场地将只能被闲置或者其空间的利用率极低。对大多数厂家而言,设置较大面积的测试场地将导致产品的测试成本急剧增大,这是不经济的,甚至是无法承担或接受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测试装置,其能够降低运动物体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或干扰,有助于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测试装置,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示例中,所述感应测试装置通过设置吸波隔离单元来减少反射,隔离外界干扰,以防测试场地外的运动物体对测试产生不利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测试装置,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测试装置通过至少一吸波墙来隔离测试区域,有助于提高场地的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测试装置,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测试装置能够大幅缩小所需的测试场地的面积,有利于降低微波探测器的测试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测试装置,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测试装置能够在较小的测试场地内对探测距离较大的微波探测器进行测试,有助于降低测试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测试装置,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测试装置能够通过灯光、声音或文字来展示微波探测器的测试结果,以便测试人员及时获知测试结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测试装置,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测试装置能够准确地测量所述微波探测器的探测距离,以便依据测试标准准确地判断产品属于合格品或不良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测试装置,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感应测试装置能够自动地记录测试结果,以便大幅地降低测试人员的劳动负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迈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迈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816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