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丝绳的插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73615.0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61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高预富;宋深新;王江龙;李少华;曹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桥煤矿 |
主分类号: | D07B7/16 | 分类号: | D07B7/1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晓辉 |
地址: | 4766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丝绳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丝绳的插绳装置。钢丝绳的插绳装置包括支架,其上设置套筒,套筒的下方设置有绳托架;分绳机构,包括导向滑动装配在套筒中的导向杆,导向杆上设置有分绳锥;复位弹簧,设置在支架与分绳机构之间,以在分绳锥刺入钢丝绳后使分绳机构复位;操动踏板,设置在分绳机构上或者与支架铰接且与分绳机构通过连杆传动连接,以在操作踏板时驱动分绳机构向下运动时,使分绳锥刺入钢丝绳。当分绳锥刺入钢丝绳后,将钢丝绳端部的小股编入钢丝绳的缝隙内并拉出,重复上述过程以完成钢丝绳的插接,通过上述插绳装置可较容易将分绳锥刺入钢丝绳中,而且整个插绳过程仅需一个人操作,劳动强度低、不易弄伤人,可提高插绳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丝绳的插绳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煤矿的日常检修工作中,使用起吊设备的次数较多,起吊设备时必须用到绳套,绳套是用钢丝绳插接而成的,不同型号的钢丝绳均可通过插接以形成绳套。
现有技术中钢丝绳的插接大多使用人工打制的尖锥,先将尖锥插入钢丝绳,再把钢丝绳端部的每一小股分别编入尖锥的缝隙,最后用人工拉出。由于钢丝绳的弹性大、韧性高,尖锥不容易插入,必须一人拿尖锥一人用大锤打,才可以插入尖锥,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而且在插入尖锥的过程中比较容易伤人,安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丝绳的插绳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钢丝绳的插接安全性以及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钢丝绳的插绳装置的技术方案是:钢丝绳的插绳装置包括支架,其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布置的套筒,位于套筒的下方还设置有用于撑托钢丝绳的绳托架,绳托架上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通孔或开槽;分绳机构,包括导向滑动装配在套筒中的导向杆,该导向杆上设置有用于向下刺入钢丝绳中的分绳锥,分绳锥与所述通孔或所述开槽位置对应;复位弹簧,设置在支架与分绳机构之间,以在分绳锥刺入钢丝绳后向分绳机构提供向上移动的驱动力,使分绳机构复位;操动踏板,设置在分绳机构上或者与支架铰接且与分绳机构通过连杆传动连接以形成摇杆滑块机构,以在操作踏板时驱动分绳机构向下运动时,使分绳锥刺入钢丝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插绳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将钢丝绳支撑放置在绳托架上,并且与分绳锥的位置相对应,固定钢丝绳的位置,脚踩操动踏板以使分绳锥刺入钢丝绳,然后将钢丝绳端部的小股编入钢丝绳的缝隙内并拉出,重复上述过程以完成钢丝绳的插接,通过上述插绳装置可较容易将分绳锥刺入钢丝绳中,而且整个插绳过程仅需一个人操作,劳动强度低、不易弄伤人,可提高插绳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上开设有沿套筒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长槽,导向杆上设置有穿出长槽的限位杆,所述连杆连接在该限位杆上。踩下操动踏板可利用杠杆原理驱动分绳机构向下移动,以减小工人劳动强度,实现省力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限位杆连接,另一端与支架连接。由于复位弹簧直接与限位杆连接,可在分绳锥刺入钢丝绳后,使复位弹簧直接驱动分绳机构,使分绳机构自动向上移动复位,并使分绳机构保持在较高位置处,以便于分绳锥再次刺入钢丝绳,使整个插绳装置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上设置有螺纹段,螺纹段上配置有螺母,以限制连杆以及复位弹簧从限位杆上脱出。螺母可限制连杆以及复位弹簧从限位杆上脱出,有助于实现插绳装置工作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长槽为两端封闭的限位槽,以限制所述分绳机构在上下方向的移动位置。可避免分绳机构从套筒内脱出,增加整个插绳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分绳锥为内部中空的圆锥体,且其径向侧部开口设置,以供钢丝绳的端部穿过。这种结构设置的分绳锥,可增大钢丝绳端部小股的穿出通道面积,便于钢丝绳端部的小股穿过后从钢丝绳中拉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桥煤矿,未经永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桥煤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736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