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圈模块及变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71972.3 | 申请日: | 2019-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39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昱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恺纮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H01F27/29 |
代理公司: | 11446 北京律和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谢清萍;戈丰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线 磁性单元 线圈模块 缠绕 本实用新型 变压装置 包线 缠线 绞线 传输损耗 串音干扰 抵抗能力 优化信号 传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圈模块及变压装置,线圈模块包括第一磁性单元、第二磁性单元、绞线单元、缠线单元以及包线单元。第二磁性单元对应于第一磁性单元。绞线单元包括第一绞单线件、第二绞单线件以及第三绞单线件,第一绞单线件、第二绞单线件与第三绞单线件的一部分彼此相绞且缠绕于第一磁性单元。缠线单元包括第一缠单线件、第二缠单线件以及第三缠单线件,第一缠单线件、第二缠单线件与第三缠单线件的一部分彼此相绞且缠绕于第一磁性单元。包线单元与第三绞单线件的另一部分以及第三缠单线件的另一部分彼此相绞且缠绕于第二磁性单元。借此,本实用新型的线圈模块及变压装置可降低信号的传输损耗以及优化信号传输时对串音干扰的抵抗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传输损耗低的线圈模块及变压装置。
背景技术
各种电子装置(如个人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等)通过局部区域网络来相互连接,以彼此传递及接收数据。这些电子装置所使用的网络连接器,具有一变压器,用以阻隔噪音干扰、增加数据的传输距离等。
目前的变压器大多由磁芯与多条绕线所构成,应用于高速传输网络(例如2.5G、5G、10Gbps)时,容易造成较大的信号损失、衰减等缺失,而无法满足高速网络的性能要求。
故,如何通过结构设计的改良,来提升变压器的传输效率,来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为本事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线圈模块及变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失。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线圈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磁性单元、至少一个第二磁性单元、至少一个绞线单元、至少一个缠线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包线单元。至少一个第二磁性单元对应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磁性单元。至少一个绞线单元包括第一绞单线件、第二绞单线件以及第三绞单线件,所述第一绞单线件、所述第二绞单线件与所述第三绞单线件的一部分彼此相绞且缠绕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磁性单元。至少一个缠线单元包括第一缠单线件、第二缠单线件以及第三缠单线件,所述第一缠单线件、所述第二缠单线件与所述第三缠单线件的一部分彼此相绞且缠绕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磁性单元。至少一个所述包线单元与所述第三绞单线件的另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三缠单线件的另一部分彼此相绞且缠绕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磁性单元。
优选地,所述第一绞单线件包括第一绞线前段部、第一绞线中段部以及第一绞线后段部,所述第二绞单线件包括第二绞线前段部、第二绞线中段部以及第二绞线后段部,所述第三绞单线件包括第三绞线前段部、第三绞线中段部以及第三绞线后段部;其中,所述第一缠单线件包括第一缠线前段部、第一缠线中段部以及第一缠线后段部,所述第二缠单线件包括第二缠线前段部、第二缠线中段部以及第二缠线后段部,所述第三缠单线件包括第三缠线前段部、第三缠线中段部以及第三缠线后段部;其中,所述第一绞线中段部、所述第二绞线中段部与所述第三绞线中段部彼此相绞且缠绕于至少一所述第一磁性单元,且所述第一缠线中段部、所述第二缠线中段部与所述第三缠线中段部彼此相绞且缠绕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磁性单元。
优选地,所述第一绞线前段部、所述第一缠线前段部、所述第二绞线后段部以及第二缠线后段部彼此相绞,所述第一绞线后段部与所述第一缠线后段部彼此相绞,所述第二绞线前段部与所述第二缠线前段部彼此相绞。
优选地,所述第三绞线中段部包括绞线前中区段以及绞线后中区段,所述第一绞线中段部、所述第二绞线中段部与所述绞线前中区段彼此相绞且缠绕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磁性单元;其中,所述第三缠线中段部包括缠线前中区段以及缠线后中区段,所述第一缠线中段部、所述第二缠线中段部与所述缠线后中区段彼此相绞且缠绕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磁性单元;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包线单元包括包线前段部、包线中段部以及包线后段部,所述包线中段部、所述绞线后中区段与所述缠线前中区段彼此相绞且缠绕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磁性单元,且所述包线后段部、所述第三绞线前段部与所述第三缠线后段部彼此相绞且形成连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恺纮,未经张恺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719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骨架式大电流电感
- 下一篇:一种能够调节引脚间隙的变压器原件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