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供水系统的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66037.8 | 申请日: | 2019-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17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叶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璟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9/06 | 分类号: | F04B49/06;F04B49/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199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水系统 控制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供水系统的控制器,包括具有压力腔的壳体、同轴地设置在壳体两侧的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所述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连通压力腔,在压力腔内设有感应支架,所述感应支架包括可滑动地适配在进水接口内的承压段,承压段靠近出水接口一端外圆周面上设有径向外扩的法兰盘,在压力腔靠近出水接口一侧设有抵压承压段的复位压簧,从而使所述法兰盘抵靠并封堵进水接口的内端口,在壳体的外侧还设有与压力腔隔开的控制腔,法兰盘上嵌设有磁铁,控制腔靠近压力腔的底部设有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包括与磁铁对应的霍尔元件。本实用新型可提高水泵的控制精度,简化控制器的结构,有利于供水系统内供水端和需求端之间的匹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采用水泵供水的一种供水系统的控制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水泵供水系统中,为了实现水泵的正常工作和自动控制,需要配置一个用于控制水泵运行状态的控制器。控制器通常包括一个壳体,壳体上设置可连接在供水管路中的一个进水接口和一个出水接口,壳体内部包括与进、出水口连通的压力腔、一个密封腔,密封腔与压力腔之间通过由橡胶之类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的隔离膜片密封隔开。此外,在可体内设有可检测隔离膜片形变量的传感器,密封腔内设有相应的控制电路板。当水泵开始工作时,壳体内与进、出水接口连通的压力腔进水而产生一定的水压,隔离膜片产生弹性形变,传感器即可检测到隔离膜片的形变,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板。当水泵刚接通电源时,压力腔内的压力为零,相应地,隔离膜片的形变为零,此时控制电路板即向水泵输出启动信号,水泵即开始运转,从而向供水系统供水;接着压力腔内的压力上升,隔离膜片产生弹性形变,传感器输出相应的形变信号,当水泵的供水量大于下游的用水需求量、或者用水端的阀门完全关闭时,供水管路以及压力腔内的压力会上升,相应地,隔离膜片输出的形变信号增大;当形变信号大于设定值时,控制电路板即可向水泵输出停机信号,水泵停止向供水系统供水,从而避免供水系统水压过高,并防止水泵过载,此时的供水系统处于保压状态;当下游用水端的阀门开启、从而开始出水时,供水管路以及压力腔压力降低,此时隔离膜片弹性复原,传感器输出的形变信号低于设定值,此时控制电路板即可向水泵输出启动信号,水泵开始运转并向供水系统重新供水。也就是说,通过控制器的自动控制,可以实现水泵运行的自动控制,确保供水系统的供水需求,同时避免水泵的过载。
然而现有的控制器存在如下缺陷:由于传感器最终检测的是隔离膜片的形变量,而隔离膜片的材质特性、厚薄、安装时的状态等都会对隔离膜片的形变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隔离膜片的形变量和压力腔的压力之间会形成一个极为复杂的函数关系,因此,传感器很难输出与压力腔的压力准确对应的信号,进而使水泵的控制精度降低。
特别是,为了使水泵的供水量与下游用水端的雨水需求量尽量适配,并避免水泵的频繁启动、以及供水系统供水压力的突变,现有的水泵供水系统通常还包括一个用于控制水泵运转功率的变频器。此时控制电路板可根据接收到的传感器信号的大小,通过变频器相应地控制水泵的功率,进而使水泵输出的水量和下游用水端的用水需求相吻合。如前所述,由于隔离膜片的形变量与对应的压力腔的压力之间容易产生较大的偏差,并且隔离膜片的形变量和压力腔的压力之间非线性关系,因此,控制器难以根据供水管路的压力变化准确地控制水泵的功率和输出水量,进而造成供水系统内供水和需求之间的不匹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水泵供水的供水系统所存在的水泵控制精度低、难以实现水泵的供水与需求端的需求精确匹配的问题,提供一种供水系统的控制器,可提高水泵的控制精度,简化控制器的结构,有利于供水系统内供水端和需求端之间的匹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璟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未经中璟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660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