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力自流式油水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55044.8 | 申请日: | 2019-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46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孙贻超;冯辉;苏志龙;赵孟亭;李鹏;王娜;董建铎;闫双春;王森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设计所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B01D17/02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杨红 |
地址: | 30019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 自流 油水 分离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力自流式油水分离器,其特征是:包括油水混合箱体和水分离箱,所述油水混合箱体侧壁上设有进水口,相对油水混合箱体进水口的对侧面固接有水分离箱,水分离箱一侧下部与油水混合箱体连通,水分离箱另一侧壁设有出水口,所述油水混合箱体进水口的液面高度高于水分离箱出水口的液面高度,构成处理水进出液位差的重力自流式回路。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变更进出水液位差,实现了处理流量的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紧凑,构造简单,运行操作简便,维护成本低,占地面积小,安装简单,可以迅速进行拆卸;使用寿命长,不会对水生动植物造成毒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力自流式油水分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水面油污污染是一种常见的水质污染源,其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不但阻碍了水与空气的物质交换,而且加强了对阳光的反射作用,导致水体缺氧缺光,从而使水体中的浮游动植物及其他生物因得不到阳光和氧气的补充而死亡,腐烂后导致水体恶臭,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河道周边泵房等设备及河道船舶机械产生的油污需要通过油水分离器对油污进行回收,避免油污排放到河道内对水体造成污染。授权公告号为 CN208493341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器,包括油水混合物盛放箱 (7),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混合物盛放箱(7)的一侧表面通过支架与螺栓设置有分离电机(9),所述分离电机(9)的一端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一端与分离电机(9)的内部相连接,所述旋转杆的另一侧设置有油水分离器本体(1),所述旋转杆的一端顶端贯穿油水分离器本体(1)的外侧表面到达油水分离器本体(1)的内部,所述旋转杆的一端顶端侧表面通过固定插销设置有第一齿轮盘(10),所述第一齿轮盘(10)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油水分离条(11),所述油水分离器本体(1)底端通过焊接设置有固定支架(6),所述固定支架(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齿轮盘(8),所述第二齿轮盘(8)的外侧表面与油水分离条(11)的内侧表面相啮合接触,所述油水分离条(11)的内侧设置有废油导向管(2),所述废油导向管(2)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油水分离器本体(1)的内壁。授权公告号为CN207822572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位于所述箱体的侧壁上的进液口,能够相对于所述进液口打开或关闭的挡水部件,与所述挡水部件相连且用于控制所述挡水部件打开或关闭的控制装置,以及固定在所述箱体的侧壁上且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的传感装置,其中,所述传感装置包括距地平面等高度设置的液态水传感器和液态油传感器,当所述箱体外部的液体仅能够触发所述液态水传感器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挡水部件打开,以使所述箱体外部的液态水进入所述箱体内部,当所述箱体外部的液体不能继续触发液态水传感器而能够触发所述液态油传感器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挡水部件关闭并发出报警;当所述箱体外部的液体仅能够触发所述液态油传感器时,所述控制装置发出报警。现有的油水分离器系统结构复杂、成本高且不易部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重力自流式油水分离器,通过变更进出水液位差,实现了处理流量的增加。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重力自流式油水分离器,其特征是:包括油水混合箱体和水分离箱,所述油水混合箱体侧壁上设有进水口,相对油水混合箱体进水口的对侧面固接有水分离箱5,水分离箱一侧下部与油水混合箱体连通,水分离箱另一侧壁设有出水口,所述油水混合箱体进水口的液面高度高于水分离箱出水口的液面高度,构成处理水进出液位差的重力自流式回路。
所述油水混合箱体内壁顶面上固接有与其连通的油分离箱。
所述油分离箱相对油水混合箱体进水口的一侧设有过滤敞口,过滤敞口上覆盖有疏水亲油布。
所述水分离箱与油水混合箱体的连通部位固接有疏油亲水布。
所述疏油亲水布和疏水亲油布厚度分别为1mm-10mm。
所述油水混合箱体、油分离箱和水分离箱分别采用共聚PP或共聚聚酯的共聚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设计所,未经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设计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550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