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系统门窗收口型材防水内衬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942555.6 | 申请日: | 2019-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30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 发明(设计)人: | 杨荣国;王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鸿业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6B1/34 | 分类号: | E06B1/34;E06B7/23 |
| 代理公司: | 上海领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2 | 代理人: | 罗晓鹏 |
| 地址: | 201599 上海市金山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门窗 收口 防水 内衬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系统门窗收口型材防水内衬装置,属于系统门窗防水装置技术领域,通过在收口型材靠近室外的一侧的框角处设置一防水内衬装置,所述防水内衬装置为双U型槽结构,粘接于密封性硅胶的外表面或部分嵌入密封性硅胶内,通过防水内衬装置以及密封性硅胶的双重密封作用,对建筑门窗的框角起到了很强的密封性能,克服了传统门窗框角处硅胶易脱落、粘接不牢靠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了门窗系统的功能,达到了良好的防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系统门窗防水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系统门窗收口型材防水内衬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医院、写字楼等,其门窗系统的外框型材的对接处通常以45°角度切割,然后在型材的切面以密封性硅胶涂抹,依靠组角压力进行交接口的粘接式密封。因门窗系统型材壁厚较薄,按规范要求一般在1.4mm-2.2mm,故硅胶涂抹的粘接面较小,主要依赖工人的经验来控制粘接质量,另外,粘接质量还会受到机床的加工精度,切割的加工刀具质量,切割角度的精度等各种条件的影响。因此,在使用中经常发现有粘接不牢靠,粘接位松脱,硅胶剥落以及切口不平整等问题,都很有可能造成门窗系统角位的渗漏现象,降低了门窗系统应有的功能,尤其对于门窗系统型材的防水要求较高的地方,门窗系统的防水装置的要求更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收口型材靠近室外的一侧的框角处设置一防水内衬装置,所述防水内衬装置为双U型槽结构粘接于密封性硅胶的外表面或部分嵌入密封性硅胶内,通过防水内衬装置以及密封性硅胶的双重密封作用,有效确保了收口型材在框角处的防水可靠性。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系统门窗收口型材防水内衬装置,包括建筑主体结构和安装于建筑主体结构上的的收口型材,所述收口型材的框角处涂抹有密封性硅胶,所述收口型材靠近室外一侧的框角处安装有防水内衬装置,所述防水内衬装置为双U型槽结构,所述双U型槽结构包括横向U型槽和竖向U型槽,所述防水内衬装置粘接于所述密封性硅胶的外表面或部分嵌入所述密封性硅胶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口型材靠近建筑主体结构的一侧设有用以安装竖向U型槽的第一卡槽,所述收口型材靠近室外的一侧设有用以安装横向U型槽的第二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内衬装置靠近室外一侧的截面长度大于靠近室内一侧的截面长度,用于防止室外雨水的渗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双U型槽结构为可塑性材质一体成型或分别塑型后粘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可塑性材质为塑料或尼龙。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内衬装置的截面厚度小于等于2mm。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内衬装置的洛氏硬度为70-80度。
有益效果: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门窗收口型材防水内衬装置,通过在收口型材靠近室外的一侧的框角处设置一防水内衬装置,所述防水内衬装置为双U型槽结构粘接于密封性硅胶的外表面或部分嵌入密封性硅胶内,通过防水内衬装置以及密封性硅胶的双重密封作用,对建筑门窗的框角起到了很强的密封性能,克服了传统门窗框角处硅胶易脱落、粘接不牢靠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了门窗系统的功能,达到了良好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系统门窗收口型材防水内衬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防水内衬装置安装位置示意图。
其中:1-建筑主体结构,10-室外,11-室内,2-收口型材,21-框角,22-第一卡槽,23-第二卡槽,3-防水内衬装置,31-横向U型槽,32-竖向U型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鸿业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鸿业幕墙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425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生物质颗粒采暖炉
- 下一篇:一种行车过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