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天然气与风能相结合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36462.2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92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0 |
发明(设计)人: | 陈雪晶;李英豪;陈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15/00 | 分类号: | F25B15/00;F25B27/02;F25B21/02;F24D3/02;F24D3/18;F03D9/18;F02C6/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付茵茵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气 风能 相结合 热电 三联 系统 | ||
涉及一种天然气与风能相结合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包括燃气轮机、发电装置、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吸收式制冷装置、半导体制冷器、一级预热器、二级预热器、风力制热装置、水泵和储热罐;燃气轮机通过燃烧天然气产生电能,燃气轮机分别与发电装置和吸收式制冷装置相连。风力制热装置依次与储热罐、半导体制冷器连接。将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通过燃气轮机和发电装置转化为电能,燃气轮机的余热通过吸收式制冷装置进行二次利用产生冷能;引入风力制热装置和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分别实现供热,热水的热量为半导体制冷器供能。整个三联供系统将天然气与风能相结合,通过能量的多层级综合利用,实现稳定、高效的冷热电三联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效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天然气与风能相结合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传统化石燃料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人们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其中,冷热电三联供系统通过对不同形式的能量进行综合梯级利用,可以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对用户供冷热电,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主要采用传统化石燃料与太阳能相结合的方式。由于太阳能具有季节性、区域性、气候性等特征,因而基于太阳能的三联供系统只能应用于太阳能丰富的区域,难以实现全天候、全时段的高效率运行,其应用范围也得到了很大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天然气与风能相结合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天然气的化学能和风能进行综合梯级利用,为用户供冷、供热和供电,实现系统全天候、全时段的稳定高效运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天然气与风能相结合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包括燃气轮机、发电装置、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吸收式制冷装置、半导体制冷器、预热器、风力制热装置和储热罐;燃气轮机分别与发电装置和吸收式制冷装置连接,发电装置与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连接,预热器、风力制热装置、储热罐和半导体制冷器依次连接;燃气轮机和发电装置组成供电系统;预热器、风力制热装置和储热罐组成主供热系统,燃气轮机、发电装置和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组成辅助供热系统;燃气轮机和吸收式制冷装置组成主供冷系统,预热器、风力制热装置和半导体制冷器组成辅助供冷系统。采用这种方案后,燃气轮机用于燃烧天然气产生电能,风力制热装置用于加热水,储热罐用于储存热水。主辅供热和供冷系统的结合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天然气的用量,且可以弥补风能资源的季节性、区域性和气候性的劣势,从而充分满足用户对于冷量和热量的季节性需求,并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优选,预热器包括一级预热器和二级预热器;水依次流经一级预热器、二级预热器、风力制热装置、储热罐。
作为一种优选,半导体制冷器与一级预热器连接,用于向一级预热器输送余热。采用这种方案后,一级预热器对半导体制冷器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
作为一种优选,吸收式制冷装置与二级预热器连接,用于向二级预热器输送余热。采用这种方案后,二级预热器对吸收式制冷装置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
作为一种优选,储热罐直接向用户供热。
作为一种优选,发电装置直接向用户供电,同时为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供电。
作为一种优选,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直接向用户供热。
作为一种优选,吸收式制冷装置直接向用户供冷,半导体制冷器直接向用户供冷。
作为一种优选,在风力制热装置和储热罐之间设有水泵。
总的说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未经佛山市顺德区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364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