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状碳酸酯合成用催化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21243.7 | 申请日: | 201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87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乔成芳;申迪;常亮亮;张旭;高玉林;刘永亮;任有良;周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商洛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0;B01J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吴东勤 |
地址: | 72609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状 碳酸 合成 催化 反应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催化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环状碳酸酯合成用催化反应装置,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温度调节座,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部且位于温度调节座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与温度调节座相对应的催化反应罐。该环状碳酸酯合成用催化反应装置,通过设置了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远离催化反应罐的一侧且位于催化反应罐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压力检测表,达到了使用者可以实时监控反应罐内压力,避免压力过大,反应罐爆裂的现象,通过设置了过滤管,在实验过程中会用到固体催化剂,通过设置了过滤管,用于放置折成锥面的滤纸,进行过滤,能够将催化反应罐内部的杂质进行过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催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状碳酸酯合成用催化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碳酸酯是碳酸分子中两个羟基的氢原子部分或全部被烷基取代后的化合物,其通式为RO-CO-OH或RO-CO-OR',遇强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醇,碳酸酯可用作1.2-二醇和1.3-二醇的保护基,脱保护基的方法是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处理,碳酸酯聚合生成聚碳酸酯,一种热塑性塑料。
碳酸酯的制取方法有,用醇或酚类与光气反应,光气法是以前制取聚碳酸酯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光气毒性很高,故此法正逐步被其他污染较少的方法所替代,例如比较新颖的羰基二咪唑法,环氧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在卤化锌作用下反应生成碳酸酯,现有的催化反应设备,并未有专门针对碳酸酯制取的设备,给使用者带来了许多不便,故而提出了一种环状碳酸酯合成用催化反应装置来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状碳酸酯合成用催化反应装置,具备反应效率高,且安全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催化反应设备,并未有专门针对碳酸酯制取的设备,给使用者带来了许多不便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反应效率高,且安全效果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状碳酸酯合成用催化反应装置,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温度调节座,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部且位于温度调节座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与温度调节座相对应的催化反应罐,所述催化反应罐的顶部活动安装有与催化反应罐相对应的动力箱,所述动力箱的内部上固定安装有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箱的正面开设有散热孔,所述动力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催化反应罐内部的催化搅拌杆,所述催化搅拌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杆连接座,所述支杆连接座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支杆,所述催化反应罐的顶部左侧活动安装有延伸至催化反应罐内部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分散板,所述催化反应罐的顶部右侧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催化反应罐内部的出气管,所述催化反应罐的左侧活动安装有延伸至催化反应罐内部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远离催化反应罐的一侧且位于催化反应罐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压力检测表,所述催化反应罐的正面固定安装有与催化反应罐相对应的可视检测窗口,所述催化反应罐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与催化反应罐相对应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远离催化反应罐的一侧活动安装有过滤管,所述出料管与过滤管形成的夹缝处固定安装有相对应的螺纹环,所述过滤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集液瓶,所述过滤管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真空抽气泵。
优选的,所述温度调节座靠近催化反应罐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催化反应罐相对应的加热板。
优选的,所述温度调节座的正面开设有与可视检测窗口相对应的观察槽。
优选的,所述催化反应罐的正面开设有与催化反应罐相对应的可视检测窗口相对应的观测通孔,所述观测通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透明亚克力板,且透明亚克力板的正面开设有刻度槽。
优选的,所述集液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口管,所述进口管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与真空抽气泵相对应的连接管。
优选的,所述催化反应罐的顶部开设有与动力箱相对应的动力安置槽。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商洛学院,未经商洛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212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化合物荧光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珠宝加工辅助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