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柱塞式注水泵柱塞和联接杆的定位连接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907715.3 | 申请日: | 201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52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姜朝;张汉国;杨静;刘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14 | 分类号: | F04B53/14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张玉琳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柱塞 注水 联接 定位 连接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柱塞式注水泵柱塞和联接杆的定位连接机构,属于石油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柱塞式注水泵柱塞和联接杆的定位连接机构,其中,包括一端部相互连接的联接杆和柱塞,设置在联接杆与柱塞相互连接的端部之间,且与其两者同轴线的防水胶圈,以及设置在联接杆与柱塞相互连接的端部之间,法兰盘分别位于防水胶圈两侧的法兰接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柱塞式注水泵柱塞和联接杆的定位连接机构可以实现柱塞与联接杆的紧密不松动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损耗、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柱塞式注水泵柱塞和联接杆的定位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油田注水站柱塞式注水泵的柱塞与联接杆都是常换件,柱塞的损坏有多种原因造成;但联接杆的损坏多是由于泵体振动、导向环磨损严重等原因造成柱塞与联接杆连接丝扣发生旋转松动,出现间隙,加之柱塞压力大(多在20MPa-30MPa之间)、往复运动速度快,造成丝扣损坏引起的。而且,联接杆的损坏往往伴随柱塞的损坏(柱塞丝扣同时损坏)。理论上,如果柱塞与联接杆连接紧密不松动,联接杆的损坏可能性很小。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联接杆的损耗问题,同时还能减少柱塞的损耗,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如何实现柱塞与联接杆的紧密不松动连接,是本实用新型面临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柱塞与联接杆的紧密不松动连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损耗、节约成本的用于柱塞式注水泵柱塞和联接杆的定位连接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用于柱塞式注水泵柱塞和联接杆的定位连接机构,其中,包括一端部相互连接的联接杆和柱塞,设置在所述联接杆与所述柱塞相互连接的端部之间,且与其两者同轴线的防水胶圈,以及设置在所述联接杆与所述柱塞相互连接的端部之间,法兰盘分别位于所述防水胶圈两侧的法兰接头;防水胶圈在注水泵中是用来防止柱塞端溅出来的水通过联接杆和油封空隙进入机油箱,引起机油变质,将其设置在法兰接头之间,可以提高法兰接头的连接效果;
所述法兰接头包括设置在所述柱塞上的第一法兰盘,设置在所述联接杆上的第二法兰盘,以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分别依次贯穿所述第一法兰盘、所述防水胶圈和所述第二法兰盘的若干个连接件;
所述第一法兰盘的外径与所述第二法兰盘的外径相等,且其两者均小于所述防水胶圈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联接杆设有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端面中心处开设沿其轴线方向的内螺纹孔,所述第一连接端的柱面端部设置所述第二法兰盘;
所述柱塞设有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端面中心处设有沿其轴线方向的外螺纹柱,所述第二连接端的柱面上设有延伸至其端面处的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第一法兰盘的中心孔相互螺纹连接;由于柱塞是柱塞式注水泵的消耗件,将所述柱塞与第一法兰盘设置为相互螺纹连接,一方面便于拆卸,另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
所述内螺纹孔与所述外螺纹柱相互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外螺纹的螺纹方向与所述外螺纹柱的螺纹方向相反,进一步提高定位连接机构的连接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第二法兰盘与所述联接杆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加工成一体,由于联接杆并非柱塞式注水泵的消耗件,将所述联接杆与第二法兰盘设置为一体,可以进一步提高定位连接机构的连接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防水胶圈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贯穿其两侧面的若干个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法兰盘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贯穿其两侧面,且分别与每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若干个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法兰盘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贯穿其两侧面,且分别与每一个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若干个第三连接孔;
依次贯穿相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设置所述连接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胜利油田检测评价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9077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