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于投喂的小蚕养殖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97227.9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43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吴启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沅坤义林业林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 |
代理公司: | 53203 昆明盛鼎宏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闫红烨 |
地址: | 665000 云南省普洱市镇***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簸箕 转动套筒 投喂 固定设置 固定柱 养殖架 缺口处 适配 本实用新型 定位板中间 转接 定位板 可更换 圆盘型 小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投喂的小蚕养殖架,包括基座、转动套筒和蚕簸箕;基座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柱,固定柱上转接设置有转动套筒,转动套筒上固定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中间段固定设置有第一辅圈,远离固定柱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辅圈,辅圈一段设置有切口,转动套筒的辅圈上可更换设置有与辅圈切口相适配的蚕簸箕;本装置通过设置圆盘型养殖架,在养殖架上设置适配的蚕簸箕,并在所有的蚕簸箕在竖向上存在一个缺口至下而上,将没有缺口的位置转至缺口处,投喂人员从缺口处向蚕簸箕内进行投喂,如此完成投喂,非常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畜禽、水产规模化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投喂的小蚕养殖架。
背景技术
孵化收蚁至第一次眠的蚕为1龄蚕;第一次眠起后至第二次眠的蚕称2龄蚕;第二次眠后至第三次眠的蚕则是3龄蚕;生产上一般将1-3龄蚕称作稚蚕或小蚕。小蚕在不同的龄段都需要进行喂食,特别是在起蚕经过3小时左右时,小蚕食欲旺盛,到处爬动、寻食,此时是最佳的投喂时机,而在常规的蚕养殖过程中,蚕通常使用层式蚕架堆叠养殖,在投喂时需要将上层的蚕架抬下,喂养后再放上去,如此反复直至喂养完成,此蚕架在一定的程度上充分利用率养殖的空间,但档大批量的养殖时,此种蚕架时不利于喂养的,一但错过饷食时间,对小蚕的发育不好,同时,当需要多次给桑时操作不方便,严重影响投喂的效率还浪费劳动力。为此,提供一种便于投喂的小蚕养殖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投喂的小蚕养殖架,解决传统养殖架在大批量的蚕养殖过程中投喂不方便,影响投喂效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投喂的小蚕养殖架,包括基座、转动套筒和蚕簸箕;基座上固定设置有固定柱,固定柱上转接设置有转动套筒,转动套筒上固定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中间段固定设置有第一辅圈,远离固定柱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辅圈,辅圈一段设置有切口,转动套筒的辅圈上可更换设置有与辅圈切口相适配的蚕簸箕。
进一步的,定位板至少设置有4块,其围绕转动套筒设置。
进一步的,蚕簸箕围绕转动套筒设置,蚕簸箕底部设置有叉口,叉口叉接在辅圈上并通过螺钉固定,蚕簸箕的边缘处设置有挡边。
进一步的,定位板设置在转动套筒的中部,转动套筒与固定柱之间设置有轴承。
进一步的,转动套筒设置为多层,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设置为中空,内部填充设置有重物,基座上还设置有螺纹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装置通过设置圆盘型养殖架,在养殖架上设置适配的蚕簸箕,并在所有的蚕簸箕在竖向上存在一个缺口至下而上,将没有缺口的位置转至缺口处,投喂人员从缺口处向蚕簸箕内进行投喂,如此完成投喂,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蚕簸箕装载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转动套筒、3-蚕簸箕、11-螺纹孔、12-固定柱、21-定位板22-第一辅圈,23--第二辅圈、31-档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沅坤义林业林化有限公司,未经镇沅坤义林业林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972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化小蚕养育室系统
- 下一篇:一种杆持式底栖动物采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