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隧道穿刺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890982.4 | 申请日: | 2019-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82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庐康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皮皮云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8 | 代理人: | 程凌军 |
| 地址: | 3115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穿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隧道穿刺器,包括导管和穿刺头,所述导管一端设置有卡头,所述导管另一端设置有螺头,所述卡头上设置有手柄,所述螺头上设置有所述穿刺头。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弯曲结构的导管以及穿刺头,不仅有效避免了人体组织在人造血管引导过程中的意外损伤,而且方便了引导人造血管的出入,节省了时间,让医生在手术当中有更多的空间,减少病人手术风险,使得手术更加的安全高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隧道穿刺器。
背景技术
在血管外科手术中,常需要将人造血管向人体组织进行引导,而在引导过程中会用到穿刺用具。
然而现有的人造血管穿刺用具上的导管主要采用平直结构的设计,不便于引导人造血管的出入,引导时间较长,且在引导过程中容易引起人体组织的意外损伤,增加手术风险,降低手术的效率以及安全性,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隧道穿刺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隧道穿刺器,解决了现有人造血管穿刺用具上的导管主要采用平直结构的设计,不便于引导人造血管的出入,引导时间较长,且在引导过程中容易引起人体组织的意外损伤,增加手术风险,降低手术的效率以及安全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隧道穿刺器,包括导管和穿刺头,所述导管一端设置有卡头,所述导管另一端设置有螺头,所述卡头上设置有手柄,所述螺头上设置有所述穿刺头。
进一步的,所述卡头成型于所述导管上,所述导管通过所述卡头与所述手柄插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所述导管与所述手柄能够进行可靠的连接,便于装置的整体的操作,而通过所述手柄则便于控制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方向和力度。
进一步的,所述螺头成型于所述导管上,所述导管通过所述螺头与所述穿刺头旋接,所述穿刺头采用尖头结构,所述螺头上自带有M5的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装置通过所述穿刺头更容易导入人体,且便于控制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采用弧形结构,弯曲弧度为R700mm,所述导管的有效长度为402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装置通过弧形结构所述导管更容易导入人体,而且不会与人体其他部位发生接触,避免人体组织的意外损伤,且402mm的所述导管基本达到人造血管使用长度。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现有人造血管穿刺用具上的导管主要采用平直结构的设计,不便于引导人造血管的出入,引导时间较长,且在引导过程中容易引起人体组织的意外损伤,增加手术风险,降低手术的效率以及安全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弯曲结构的导管以及穿刺头,不仅有效避免了人体组织在人造血管引导过程中的意外损伤,而且方便了引导人造血管的出入,节省了时间,让医生在手术当中有更多的空间,减少病人手术风险,使得手术更加的安全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隧道穿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隧道穿刺器中导管以及穿刺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隧道穿刺器中穿刺头与导管连接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隧道穿刺器中手柄与导管连接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手柄;2、导管;3、螺头;4、穿刺头;5、卡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庐康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桐庐康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909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放置水桶的饮水机
- 下一篇:一种生产粉折的机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