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氧气发生器正确拆装验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89558.8 | 申请日: | 2019-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71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董金龙;刘焕宇;潘新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5/02 | 分类号: | G09B25/02;G09B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支文彬 |
地址: | 250107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气 发生器 正确 拆装 验证 装置 | ||
一种氧气发生器正确拆装验证装置,将使用过的已经释放氧气后的氧气发生器的外壳切割成两部分,中间通过连接柱插入内部连接成整体,连接柱加工成合适的重量,使其与外壳Ⅰ和外壳Ⅱ后的整体重量与新得氧气发生器的重量一致。操作人员可以对该装置进行拆装,如果拆装方法不对,下方的释放销轴会向上移动退回到外壳Ⅱ内部,释放销轴顶撞弹簧按钮开关,此时电池与蜂鸣器导通,蜂鸣器发出鸣叫声,说明学员操作方式不当,考核不合格。将外壳Ⅱ从连接柱上拔下后,从容腔Ⅱ内部即可将释放销轴向外顶出,恢复到初始位置,以便于下一次使用。降低了培训单位的成本,提高了氧气发生器的利用率,能充分检验学员拆装方法的正确性,提高了实训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器维修技能培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气发生器正确拆装验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航空器维修技能培训过程中,氧气发生器的拆装大多使用废旧件来进行操作,如果使用没有释放的发生器存在氧气发生器误释放的危险,如果使用释放过的发生器其实际重量远远小于没有释放的发生器,同时在拆装过程中同样有误释放的风险,释放后的发生器释放销不能再从氧气发生器内部拔出,该氧气发生器报废,综上分析存在误释放风险、报废造成的成本高、正确拆装方法难检测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实现飞机维修技能实际操作训练又可以实现拆装方法正确性检测的氧气发生器正确拆装验证装置。
本实用新型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氧气发生器正确拆装验证装置,包括:
氧气发生器的壳体切割形成的外壳Ⅰ和外壳Ⅱ,外壳Ⅰ的内部设置有圆形的容腔Ⅰ,氧气发生器的外壳Ⅰ上端设置有氧气发生器的插头;
外壳Ⅱ的内部设置有圆形的容腔Ⅱ,氧气发生器的外壳Ⅱ的下端滑动插装有氧气发生器的释放销轴,释放销轴与外壳Ⅱ相同轴;
连接柱,其呈圆柱形结构,连接柱的上端插装于外壳Ⅰ的容腔Ⅰ中,连接柱的下端插装于外壳Ⅱ的容腔Ⅱ中;
弹簧按钮开关,安装于连接柱中,所述外壳Ⅰ上安装有蜂鸣器,所述连接柱中设置有电池,蜂鸣器通过导线经弹簧按钮开关连接于电池,当释放销轴向上滑动触发弹簧按钮开关时,电池与蜂鸣器相导通。
进一步的,上述连接柱为硬木材料或塑料材料或橡胶材料。
进一步的,上述释放销轴的尾端设置有保险销。
进一步的,外壳Ⅰ的高度为氧气发生器的壳体高度的三分之二,外壳Ⅱ的高度为氧气发生器的壳体高度的三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使用过的已经释放氧气后的氧气发生器的外壳切割成两部分,中间通过连接柱插入内部连接成整体,连接柱加工成合适的重量,使其与外壳Ⅰ和外壳Ⅱ后的整体重量与新得氧气发生器的重量一致。操作人员可以对该装置进行拆装,如果拆装方法不对,下方的释放销轴会向上移动退回到外壳Ⅱ内部,释放销轴顶撞弹簧按钮开关,此时电池与蜂鸣器导通,蜂鸣器发出鸣叫声,说明学员操作方式不当,考核不合格。将外壳Ⅱ从连接柱上拔下后,从容腔Ⅱ内部即可将释放销轴向外顶出,恢复到初始位置,以便于下一次使用。降低了培训单位的成本,提高了氧气发生器的利用率,能充分检验学员拆装方法的正确性,提高了实训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Ⅰ 2.外壳Ⅱ 3.连接柱 4.弹簧按钮开关 5.电池 6.蜂鸣器 7.释放销轴 8.保险销 9.导线 10.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895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酱制品深加工设备
- 下一篇:一种单立柱式同心液压独立悬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