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冠状窦空间弯标测电极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83051.1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23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成正辉;杨洋;韩永贵;余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惠泰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2 | 分类号: | A61B5/042;A61B5/0402;A61B34/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孙皓;林虹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冠状 空间 弯标测 电极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冠状窦空间弯标测电极导管,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降低手术难度。本实用新型从远端至近端设有顺序连接的导管、手柄装置和连接器,导管从远端开始设有顺序连接的端电极、双孔管和导管管身,双孔管采用嵌段聚醚酰胺树脂、聚氨酯、嵌段聚酰胺或尼龙,端电极与手柄装置之间连接有拉线钢丝。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导管远端的被弯形成L形、环状构成的平面与导管形成一夹角,使导管远端的电极进入冠状窦口,且电极与冠状窦内壁贴靠紧密,保证在手术过程中不从冠状窦口滑出,通过计算机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数据可以直接快速的对病人进行心腔的三维成像,完成三维建模,在临床上大大增加了手术的有效性和操作性,节省手术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手术器械,特别是一种用于心脏电生理标测的电极导管。
背景技术
冠状静脉窦及冠状静脉的心电生理标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电生理检查需要放置冠状窦电极,如心外膜左侧旁道、心外膜起源的室性早搏及复杂的心房颤动需要在冠状静脉内消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左心室电极也放置在冠状静脉内。传统的心脏电生理方法是通过X光成像或造影成像获取人体内的结构信息,这种方法增加了病人对于X光的曝光时间,还增加了造影剂的使用剂量,容易对患者造成伤害,所成图像为二维图像,增加了医生辨识的难度,操作很不方便。心脏三维标测由于其具有安全性、准确性和高效性,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杂心率失常的标测和导管射频消融。心脏三维标测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心脏电生理标测方法。由于冠状静脉窦结构复杂,现有技术的冠状窦标测导管弯型为平面弯,很难进入冠状静脉窦口,且导管电极与心脏组织贴靠不稳定,采集的心电生理信号不稳定,增加心脏手术的难度,延长手术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冠状窦空间弯标测电极导管,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降低手术难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冠状窦空间弯标测电极导管,从远端至近端设有顺序连接的导管、手柄装置和连接器,导管从远端开始设有顺序连接的端电极、双孔管和导管管身,双孔管采用嵌段聚醚酰胺树脂、聚氨酯、嵌段聚酰胺或尼龙,端电极与手柄装置之间连接有拉线钢丝。
本实用新型的双孔管内远端设置有感应位置的传感器,传感器为电磁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双孔管设有两个通孔,分别为第一管腔,第二管腔,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的轴线分别与双孔管的轴线平行,且与导管管身的内腔连通,第二管腔为偏心孔。
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管腔远端,连接传感器的导线经第一管腔、导管管身内、手柄装置内至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双孔管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环形的环电极,端电极近端和环电极的内侧连接的导线经第一管腔、导管管身内、手柄装置内与连接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拉线钢丝穿过第二管腔内、导管管身内至手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双孔管远端部分与近端部分的轴线呈大于0至小于90°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双孔管远端部分与近端部分的轴线呈45°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端电极为圆柱状,远端端部呈半球形,圆柱状的中部沿周向开有环形的凹槽,圆柱状的近端外径小于圆柱状的外径,使得凹槽与近端之间形成环形凸台,端电极凹槽和凸台镶嵌在导管最远端,拉线钢丝焊接连接在端电极近端,在靠近焊点5mm的位置焊接有铆管。
本实用新型的端电极直径为1.3~2.4mm,长度为1~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惠泰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惠泰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830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豆腐皮自动化压紧机构
- 下一篇:一种减轻患儿不适的留置针卡子柔性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