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刚线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81330.4 | 申请日: | 2019-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89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杨东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D5/04 | 分类号: | B28D5/04;B28D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孟阿妮;张小勇 |
地址: | 835800 新疆维吾尔自***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刚线轮装置,涉及单晶硅和多晶硅的开方设备领域,主要目的是防止切割室内金刚线轮表面粘附硅泥,避免转动的金刚线轮动态失衡。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金刚线轮装置,该装置包括:轮体、轴端外壳和端面外壳。轮体包括轮盘和固定连接于轮盘一端面的中心轴,中心轴转动连接于移动切割板上,轮盘具有多个孔槽,多个孔槽均匀分布在轮盘上;轴端外壳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部,轴端外壳套接于中心轴,并覆盖轮盘的一端面;端面外壳连接有多个第二连接部,且覆盖轮盘的另一端面,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经孔槽相连接,用于将轴端外壳和端面外壳安装于轮盘的两端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晶硅和多晶硅的开方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刚线轮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单晶硅和多晶硅开方设备中,金刚线被金刚线轮运载和导向,用于切割硅材料。金刚线轮作为金刚线的载体和动力,被大量使用。按用途不同,又分为绕线轮和切割线轮。
由于金刚线切割工艺的特点,切割室内的金刚线轮表面被堆积了大量的硅泥,有些部分的硅泥已趋于固化。
在执行上述工艺时,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给清洁和维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每次维修时,清理金刚线轮上与工具连接部位的硅泥,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因为硅泥的堆积,破坏了金刚线轮原有的动平衡,造成金刚线轮轴承使用寿命缩短,更换频次增加,同时也耗能并且加剧了整机的振动。
因为堆积的硅泥增加了整个轮系的惯性,使得在轮系启动或加速时,加剧了主动轮槽的磨损。在轮系停止或减速时,出现一部分区段的金刚线张力过大超载,从动轮轮槽磨损加剧。另外一部分区段的金刚线张力过小松弛,金刚线脱槽断线。增加了金刚线轮系的维修更换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金刚线轮装置,主要目的是防止切割室内金刚线轮表面粘附硅泥,避免转动的金刚线轮动态失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刚线轮装置,该装置包括:轮体、轴端外壳和端面外壳。所述轮体包括轮盘和固定连接于所述轮盘一端面的中心轴,所述中心轴转动连接于移动切割板上,所述轮盘具有多个孔槽,多个所述孔槽均匀分布在所述轮盘上;所述轴端外壳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部,所述轴端外壳套接于所述中心轴,并覆盖所述轮盘的一端面;所述端面外壳连接有多个第二连接部,且覆盖所述轮盘的另一端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经所述孔槽相连接,用于将所述轴端外壳和所述端面外壳安装于所述轮盘的两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扣合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为第一磁铁,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部为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的相反磁性的磁极相贴合。
可选的,多个所述孔槽均呈圆形。
可选的,多个所述孔槽均呈圆弧形,且位于同一圆周。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穿过所述孔槽,或者所述第二连接部穿过所述孔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相互配合,用于防止所述轴端外壳和所述端面外壳相对滑动。
可选的,所述轴端外壳和所述中心轴过盈配合。
可选的,所述轴端外壳中心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套接于所述中心轴,所述环形槽和所述轮体之间的缝隙构成迷宫密封。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金刚线轮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新疆晶科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813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子组件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效湿法混合制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