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贴合插座式超薄电视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74719.6 | 申请日: | 201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81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郑春晓;王昌龙;黄坚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慧联智显工业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64 | 分类号: | H04N5/6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44 | 代理人: | 包雪雷 |
地址: | 516006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贴合 插座 超薄 电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贴合插座式超薄电视,包括显示模组和主机部分,显示模组底部插入主机部分中间的缝隙中,主机部分设于支撑显示模组的底座内。所述主机部分,主机同时作为底座,对显示模组有支撑作用。主机部分包括TCON板和常规的主板,插座式主机机箱底部设卡槽,主机部分与显示模组之间通过2根FFC线连接,无需增加后壳,玻璃背板就作为外观面,显得更高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以上全贴合插座式设计,电视机没有了后壳,就可以实现真正的整体超薄电视,比常规的更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电,具体涉及一种全贴合插座式超薄电视。
背景技术
随着LCD显示技术发展,各电视厂商都致力打造高端超薄产品,市面上最薄的LCD电视可以做到6.9mm。但这也只是最薄处的厚度,加上后壳之后,整机的实际厚度至少45mm如图1所示)。
普通电视外观结构如图一所示,主机部分在显示模组的基础上增加了电路板、后壳,电路板设于后壳内且电路板与背板之间设9mm的安全距离,电路板与后壳之间需要6mm的安全距离,这样后壳部分的整体厚度至少45mm。背板采用金属制作,由背面到正面,依次是背板、反射片、导光板、90°棱镜片、0°棱镜片、扩散片、液晶屏,由于普通电视没有采用全贴合工艺,故以上各层在组装时,需要通过压条、挂耳、中框等结构件进行限位,组装工艺相对较繁琐。
本专利通过全贴合插座式新型设计,实现电视整体超薄。使用本设计方案后,电视机没有了后壳,只有6.75mm的超薄显示模组和底座,做到超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贴合插座式超薄电视,对普通电视后壳部分较厚问题,通过全贴合插座式设计,将显示屏与主板、电源板进行分离,实现整体超薄电视。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贴合插座式超薄电视,包括显示模组和主机部分,显示模组底部插入主机部分中间的缝隙中,主机部分设于支撑显示模组的底座内。
所述显示模组由背面到正面,依次是玻璃背板、反射片、导光板、光学复合膜、液晶屏、玻璃面板,反射片和导光板之间、光学复合膜和液晶屏之间,液晶屏和玻璃面板之间使用OCA光学胶贴合,省去了压条、挂耳、中框等结构件,组装工艺较简单,且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反射片和导光板结合可将灯条发出的光转换成面光,显示模组整体外部为开口向下的U型密封条。
所述主机部分,主机同时作为底座,对显示模组有支撑作用。主机部分包括TCON板和常规的主板,插座式主机机箱底部设卡槽,主机部分与显示模组之间通过2根FFC线连接,无需增加后壳,玻璃背板就作为外观面,显得更高端。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模组部分,两侧的玻璃背板和玻璃面板为厚度1.0mm的玻璃,做加强用。
进一步的,反射片和光学复合膜都自带PSA背胶,光学复合膜和导光板之间、反射片和玻璃背板之间可以不用OCA光学胶,按照以上的顺序将各层贴合好之后,左右两侧和天侧使用密封胶填充,两个玻璃在地侧均做100mm的伸长,相当于插头插入到底座的主机部分上,起到连接主机部分和显示模组的作用。
进一步的,显示模组的厚度组成为:玻璃背板1.0mm、反射片0.5mm、OCA胶0.1mm、导光板2mm、光学复合膜0.5mm、OCA胶0.1mm、液晶屏1.3mm、OCA胶0.25mm、玻璃面板1.0mm,整个显示模组的总厚度为6.75mm。
进一步的,所述光学复合膜是复合膜,包括90°棱镜片、0°棱镜片、扩散片,三合一,可以由一张复合膜代替原来的三张膜片。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内部包含wifi板和喇叭,底座上表面中间开有一条100mm的缝,用于插入和支撑模组部分,在缝隙的中间,对应导光板的位置放置灯条,此处发出线光源到导光板的入光侧,导光板再将线光源转换成面光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慧联智显工业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慧联智显工业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747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