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73280.5 | 申请日: | 2019-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07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廖学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信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12 | 分类号: | B62K21/12;B62K21/26;B62K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把手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其至少包含有:一立管座、一把手座、至少一吸震组件、一固定组件以及一枢接组件,该立管座具有一第一套孔以供连接于一前叉竖管,该第一套孔一端并延伸有一枢接部,而该枢接部并设有与该第一套孔相通的穿孔,该把手座具有一本体以及分别位于该本体二端的一第二套孔与一对夹耳部,该第二套孔可供连接一把手,且该本体内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固定组件穿设于该吸震组件并将其固定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吸震组件的外周缘与该本体的内壁相接触,让使用者在骑乘自行车遇到不平整的道路产生震动而使得前叉竖管上下动作时,可通过固定组件压抵于吸震组件来缓冲并吸收上述震动力,以达到避震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主要应用于自行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其以人力的踩踏为其动力来源,无需使用电力或汽油,极具环保概念,非常适合作为一般交通工具或是休闲运动装置来使用。且由于自行车兼具有免能源及运动的效果,所以现代人愈来愈多人以自行车来作为代步的工具,一般自行车以把手来控制其行进的方向,而手把则通过一把手立管来与自行车的前叉管相连结,如此自行车骑士可透过转动把手来控制前叉管转动,进而来控制改变自行车的行进方向。
然而,现有自行车把手立管大都仅具有连结把手与前叉管的功能而已,但以目前的环境来说,较少有完全平坦的路面存在,使得使用者在骑乘自行车,遇到崎岖凹凸不平的道路,或于登山行驶于石头路、有落差地势等路面时,自行车将会因为地面的不平稳而产生震动,而前轮所受到的震动很容易会经由前叉管及把手立管传递到把手上,轻者会因此一震动而影响到自行车骑士握住把手时的舒适感,长时间骑乘下来容易引起双手发麻的不适症状,重者则会妨碍到骑士对自行车的操控性,而影响到自行车行进时的安全,有待进一步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吸震功能且提升骑乘舒适性的把手避震结构改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至少包含有:一立管座、一把手座、至少一吸震组件、一固定组件和一枢接组件;该立管座具有一第一套孔以供连接于一前叉竖管,该第一套孔一端并延伸有一枢接部,而该枢接部并设有与该第一套孔相通的穿孔;该把手座,具有一本体以及分别位于该本体二端的一第二套孔与一对夹耳部,该第二套孔可供连接一把手,且该本体内设有一容置空间;至少一吸震组件装设于该容置空间内,该吸震组件的外周缘与该本体的内壁相接触;该固定组件,穿设于该吸震组件并将其固定于该容置空间内;该枢接组件,枢接于该枢接部以及该夹耳部。
优选的,该固定组件具有可相互锁固的第一、第二锁固件。
优选的,该固定组件进一步具有至少一垫片,该垫片位于该第一锁固件及该吸震组件之间。
优选的,该第一套孔相对于该枢接部的另一端进一步设有一通孔,该通孔与该第一套孔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透过上述技术手段的具体实现,本创作让使用者在骑乘自行车遇到不平整的道路产生震动,而使得前叉竖管上下动作时,可通过固定组件压抵于吸震组件来缓冲并吸收上述震动力,减少使用者手部因自行车晃动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以达到提高自行车行驶舒适性与安全性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创作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创作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创作自行车把手避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信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信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732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市政工程园林灯
- 下一篇:行人仿生模型和汽车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