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碟形弹簧加工用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71833.3 | 申请日: | 201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05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同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三众弹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35/04 | 分类号: | B21F35/04;B08B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刘晓晖 |
地址: | 223900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簧 工用 成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碟形弹簧加工用成型装置,包括顶板、上模块和下模块,所述上模块安装于顶板的下方,所述顶板与上模块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上模块下方设置有下模块,所述下模块上固定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外侧套设有碟形簧本体,所述下模块内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贯穿下模块的上壁;通过设置有推杆、第二滑块、安装槽、第二弹簧、支块、推块及限位块,避免对碟形簧本体进行取下时,需要人工双手伸入到上模块与下模块之间,导致存在安全隐患,通过设置有燕尾槽、第一滑块、第一限位环、限位销柱及第二限位环,便于对上模块进行安装,避免安装效率低。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属于碟形簧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碟形弹簧加工用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碟形弹簧是在轴向上呈锥形并承受负载的特殊弹簧,在承受负载变形后,储蓄一定的势能,当螺栓出现松弛时,碟形弹簧释放部分势能以保持法兰连接间的压力达到密封要求,碟形弹簧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折弯,以便满足弹性要求及外观要求,在折弯时一般通过上模块与下模块的夹固进行一次成型。现有的对碟形弹簧进行折弯加工成型后,需要操作员把手伸入上模块与下模块之间对加工好的成品进行取出,在取出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两个模块的挤压,导致存在安全隐患,不便于操作,同时在对上模块与液压杆等组件进行固定时,需要固定多个螺栓,安装效率低,另外通过模块折弯的过程中,折弯时掉落的碎屑需要人工对其进行清理,较为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碟形弹簧加工用成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碟形弹簧加工用成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对碟形弹簧进行折弯加工成型后,需要操作员把手伸入上模块与下模块之间对加工好的成品进行取出,在取出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两个模块的挤压,导致存在安全隐患,不便于操作,同时在对上模块与液压杆等组件进行固定时,需要固定多个螺栓,安装效率低,另外通过模块折弯的过程中,折弯时掉落的碎屑需要人工对其进行清理,较为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碟形弹簧加工用成型装置,包括顶板、上模块和下模块,所述上模块安装于顶板的下方,所述顶板与上模块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上模块下方设置有下模块,所述下模块上固定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外侧套设有碟形簧本体,所述下模块内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贯穿下模块的上壁,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安装有推块,所述推块的下端一体成型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安装槽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内侧的一端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槽内侧壁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滑块与下模块通过卡槽及限位块进行卡合连接,所述下模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与限位块的一端相抵触。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燕尾槽、第一滑块、第一限位环、限位销柱及第二限位环,所述顶板与上模块通过燕尾槽及第一滑块进行滑动连接,所述上模块的外侧壁固定有第一限位环,所述顶板的外侧壁固定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与第二限位环的形状及大小相等,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内侧滑动连接有限位销柱。
优选的,所述限位销柱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有两处,两处所述弹性件沿限位销柱对称放置。
优选的,所述燕尾槽与第一滑块的大小及形状相等,所述燕尾槽及第一滑块均设置有两处,两处所述燕尾槽及第一滑块沿顶板的中心点对称放置。
优选的,所述下模块的外侧壁固定有支块,所述支块向下模块上侧延伸的高度大于碟形簧本体的厚度,所述限位块的一端为楔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上端的内侧壁设置有防脱块,所述防脱块为环形,所述防脱块的内直径与推块的外直径相等。
优选的,所述下模块的一侧壁设置有吸尘口,所述下模块的内部设置有收集孔,所述收集孔位于安装槽的外侧,所述收集孔为倾斜结构,所述收集孔的一端贯穿下模块的上壁,所述收集孔的另一端与吸尘口进行内部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三众弹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三众弹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718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