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调平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60142.3 | 申请日: | 201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65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符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135 | 分类号: | B29C64/135;B29C64/245;B33Y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石燕妮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固化 打印机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平机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调平机构,包括上端开口的打印箱,所述打印箱靠近开口处设有打印板,所述打印板与打印箱箱底之间连接有调平机构,所述打印板上安装有水平仪,所述调平机构包括转动轴、两个第一锥齿轮、两个第二锥齿轮、支撑板、支撑杆、两根螺纹杆、两根螺纹套筒、两根铰接杆、两块T型滑块和两个T型滑槽,所述转动轴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在打印箱靠近箱底的箱壁上。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调平时,打印板一端高度上升,另一端同速下降,达到快速调平的目的,操作简单,节约时间,避免使用过程中误触调平机构造成的打印板倾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平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调平机构。
背景技术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该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施工、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都有所应用,光固化3d打印机在打印过程中,需要定期将打印板调平,市面上的产品调平时只能一个支点一个支点调平,操作复杂,不利于快速调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调平时只能一个支点一个支点调平,操作复杂,不利于快速调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光固化3D打印机调平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固化D打印机调平机构,包括上端开口的打印箱,所述打印箱靠近开口处设有打印板,所述打印板与打印箱箱底之间连接有调平机构,所述打印板上安装有水平仪;
所述调平机构包括转动轴、两个第一锥齿轮、两个第二锥齿轮、支撑板、支撑杆、两根螺纹杆、两根螺纹套筒、两根铰接杆、两块T型滑块和两个T型滑槽,所述转动轴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在打印箱靠近箱底位置的箱壁上,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通过锁紧机构连接在打印箱的另一箱壁,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对称固定连接在转动轴轴壁上,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与两个第一锥齿轮相啮合,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打印箱的两侧箱壁上,所述支撑板位于转动轴上方设置,所述支撑杆沿垂直方向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中心点,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打印板下端中心处,所述支撑板对应两个第二锥齿轮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轴承,两根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两个第二锥齿轮远离两个第一锥齿轮上,两根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第二轴承内圈和两根螺纹套筒的筒口并向两根螺纹套筒内延伸,且所述两根螺纹杆与两根螺纹套筒螺纹连接,两根所述螺纹套筒远离两根螺纹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两根铰接杆的一端,两根所述铰接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两块T型滑块上,两个T型滑槽对称开设在支撑板的下端,两块T型滑块与两个T型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转动槽、拉簧、卡杆、转杆、锁紧孔、锁紧齿轮和锁紧齿圈,所述转动槽开设在转动轴的对应一端,所述拉簧固定连接在转动槽槽底,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卡杆靠近转动槽槽底的一端,所述卡杆的横截面为矩形,且与转动槽相配合,所述卡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转杆靠近转动轴的一端,所述打印箱对应转杆位置的箱壁上开设有锁紧孔,所述转杆远离卡杆的一端贯穿打印箱对应的箱壁并向外延伸,所述锁紧齿轮固定连接在位于锁紧孔内转杆靠近卡杆一端的杆壁上,所述锁紧齿圈固定连接在锁紧孔对应锁紧齿轮的孔壁上,所述锁紧齿圈与锁紧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两块所述T型滑块靠近两个T型滑槽槽底的一端开设有两个滚珠槽,两个所述滚珠槽内滚动连接有两个滚珠,两个所述滚珠远离两个滚珠槽槽底的一端穿过两个滚珠槽槽口并向外延伸,且滚动连接在两个T型滑槽的槽底。
优选的,所述卡杆对称的两个杆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所述转动槽对应两个限位块的两槽壁上开设有两个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块与两个限位槽滑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601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叶草形甲烷裂解制氢催化剂
- 下一篇:儿科吸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