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流量高效多相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40216.7 | 申请日: | 2019-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59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巨少华;李熙腾;杨尚平;周澳;彭金辉;黎氏琼春;田时泓;王奇;朱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00;B01J4/00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姜开侠;姜开远 |
地址: | 6505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量 高效 多相 反应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大流量高效多相反应器,包括出气/液管、进气/液管、风/液管、顶盖、动盘、定盘、进液管、出液管,动盘同轴间隔设于定盘上部,动盘的底部与定盘的顶部形成间隙混合反应室,动盘近中心轴的盘面设有多个连通底部的通气/液孔,动盘上部设有密闭的顶盖,风/液管穿过顶盖的底部与通气/液孔连通,出气/液管、进气/液管分设于顶盖顶部或侧部,定盘近中心轴的盘面设有多个连通顶面的进液孔并与进液管连通,出液管设于定盘的底部并与定盘外缘侧形成的导流槽连通,动盘通过中心轴与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处理量大、传质和传热速率高、可用于两相及多相的混合、可控制反应条件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量大、传质和传热速率高、可用于两相及多相、可控制反应条件的大流量高效多相反应器。
背景技术
在冶金、化学、化工、石化、医药和食品等众多领域,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涉及气液或液液多相混合传质,特别是各大钢铁厂、有色金属冶炼厂、火电厂和化工厂等产业的废气废水处理,由于产量大处理难导致很多行业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承需一种处理量大、效率高和能耗低的设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 只有提高反应物间的传热和传质速率,才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传统的化学反应设备有填充塔、板式塔、喷淋塔、固定床和反应釜等,但是存在以下问题:1、两相接触时间短、传质距离长,难以达到反应平衡;2、两相接触表面更新不够;3、设备庞大,投资大,运行成本高。
现有技术中,也有通过超重力设备和旋转填充床设备使填料高速旋转的力量来切割液滴或气泡,形成液丝和液膜,起到增加两相接触面积和两相界面不断更新的目的,从而可强化了传质效果。但超重力设备和旋转填充床设备技术也存在两相接触时间短、旋转速度很高而造成能耗高的难题。
当然,实用新型人为了解决上述传质过程的缺陷,也研究出了CN106111047及CN106111037两种单项及多项传真盘或反应装置,虽然有效提高了混合轻度和传质效率,但也存在着诸如由于传质盘进液口靠近轴的附近,造成空间小,进液和进气孔数量较少,处理量难以扩大;此外,由于结构限制,造成传质盘较小,处理量增大后就会造成接触时间变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量大、传质和传热速率高、可用于两相及多相、可控制反应条件的大流量高效多相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出气/液管、进气/液管、风/液管、顶盖、动盘、定盘、进液管、出液管,所述动盘同轴间隔设置于定盘上部,所述动盘的底部与定盘的顶部形成间隙混合反应室,所述动盘近中心轴的盘面设置有多个连通底部的通气/液孔,所述动盘的上部设置有密闭的顶盖,所述风/液管穿过顶盖的底部与通气/液孔连通,所述出气/液管、进气/液管分别设置于顶盖的顶部或侧部,所述定盘近中心轴的盘面设置有多个连通顶面的进液孔并与进液管连通,所述出液管设置于定盘的底部并与定盘外缘侧形成导流槽连通,所述动盘通过中心轴与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用转动的动盘高速旋转与固定的定盘所相对产生的剪切、破碎作用,将进入混合反应室的液相和/或固相切割成微米级物理尺寸的微滴,从而高效扩大使两相接触的比表面积,且两相微滴在两盘之间的运动轨迹由环形内侧向外侧呈渐开螺旋线状移动,不仅可以强化两相或多相微滴混合和表面更新,而且通过两盘之间的相对运动使得混合反应室内的物料流会在其中发生打旋形成湍流,延长了物料之间接触的反应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传质和传热速率,增强了反应速率。
2、本实用新型根据需要可设置一个或多个进液管及对应的进液孔,从而不仅能处理气-液或液-液两相,也能处理气-液-液、气-液-固或液-液-固多相,具有应用领域广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402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氧化铝的再生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伞菌类真菌孢子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