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被动散热冷凝柱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35032.1 | 申请日: | 201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4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葛睿;孟凡胜;刘复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脉领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万尾甜;韩介梅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数据中心 被动 散热 冷凝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被动散热冷凝柱,属于数据中心散热设备领域,包括两端封闭的隔热管、均设于隔热管内的冷凝罩、导流管、导气管、冷凝液,以及导热管、散热鳍片,冷凝罩设于隔热管顶部,导流管插入冷凝罩内,导气管同轴套于导流管内,导气管下端呈喇叭口状,冷凝液置于隔热管底部位于喇叭口下方,导热管从隔热管底部插入隔热管内,二者连接处密封,散热鳍片与隔热管底部以及隔热管外的导热管连接为一体。该被动散热冷凝柱可以用于数据中心的辅助散热,使用时,冷凝柱下部安装于地下,上部位于地面上方,地下部分散热鳍片通过额外的导热管与数据中心服务器的主板等连接,通过冷凝液受热蒸发与遇冷液化两个过程辅助散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数据中心散热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风道被动散热一体式壳体和冷凝柱。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作为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其规模实现了高速增长,随之带来的大量的资源、资源消耗,这种高耗能,导致碳排放巨大,形成局部热岛效应。传统的辅助散热办法多为空调散热、海水散热等,比如微软在海底建设数据中心,阿里巴巴用千岛湖的湖水散热等,这些例子虽然散热有效,但是其散热设备建立的条件极为复杂、造价极其昂贵、可复制性很差。
其中,风道散热属于空气散热,传统数据中心使用的空气散热为通过空调作为驱动力进行的,将数据中心内部的热量通过使用制冷剂循环流动的管路被挤压到室外的环境中,热空气将热量传递给蒸发器盘管,进而传递给空调的制冷剂,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被压缩机送至室外的冷凝器,但后将热量散热发到室外的大气中.从冷却角度看,主要能耗产生于压缩机、室内风机、风冷室外冷凝器,且每一层数据中心如果都安装空调驱动的风冷散热设备,层冷凝器的热量将不断向上散发,上层的冷凝器效率将大大降低,热量散不出去,形成严重的热岛效应.故针对传统数据中心以压缩机、室内风机、风冷室外冷凝器制冷带来的局部热岛效应为代价, 制冷设备安装困难成本高等问题,急需升级为绿色、防热岛效应、低成本的风冷系统,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风冷散热壳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传统数据中心的风冷散热存在的问题:以空调为驱动力的风冷设备安装困难、成本高,多层的冷凝器设备会造成效率降低、形成局部热岛效应,为了产生冷凝水需要在除湿和降温上增加更多的消耗,急需升级为绿色、防热岛效应、低成本的风冷系统或装置,提供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风道被动散热一体式壳体和冷凝柱。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风道被动散热一体式壳体,该壳体为八边形塔状结构,在壳体内部设有涵道模块、空箱组模块,空箱组模块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固定于壳体内的多组空箱单元,每组包括两个空箱,空箱用于安装服务器或数据中心的其他模块,在空箱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涵道模块位于壳体内中部,由中间的主涵道和外侧的次涵道组成,次涵道设于主涵道外圈形成套筒状,垂直向上设置,下端进风上端出风,每组空箱单元对应设置一个涵道模块,同时在壳体周身上也对应开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用于通风与调节气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的壳体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壳体位于地面之上,下部分壳体埋于地下土壤中。
进一步的,所述的次涵道进风口倾斜,主涵道的宽度是两侧次涵道宽度的3 倍,即涵道比为1:3。由盖-吕萨克提出的空气膨胀系数是1:2.73左右可得在主涵道与两侧次涵道体积比例为1:3左右,即套环内的涵道比为1:3时,可以约束涵道内外的空气压力,保证最好通风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的中心主涵道的出口位置在竖直方向上高于次涵道的出口位置,也高于同一层中的出风口位置。这样可以防止上面热空气的膨胀系数要比周围下面的热膨胀系数高,而导致热空气倒流,影响通风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的空箱上的进风口与出风口的大小之比为1:3。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提出的空气膨胀系数1:2.73可计算出空箱内部的进风口与出风口的比例也是1:3,此时可达到最好通风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脉领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脉领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350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