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34703.2 | 申请日: | 201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21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韩田雨;范贺勤;王周;何化昌;李霞;魏利雷;邱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新泰秋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46;F23D14/8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271200 山东省泰安市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节能 燃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燃烧器,包括常明火帽、常明火喷气孔、拢火罩、主火喷气孔、主火燃烧室、燃烧器固定板、风气预混室、预混器、风气预混管、长明火进气管、长明火进风孔、主火进气口、进风管、主火进气管、长明火进气口。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普通炉头火焰过于集中,容易导致锅底中间烧糊的问题,并且分体组装结构设计有效解决生产中焊接工艺、焊接变形、长期高温使用开焊的情况发生,还进一步减少燃烧不充分、尾气中一氧化碳超标及燃烧时噪音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节能燃烧器。
背景技术
燃烧器一般由壳体框架、控制系统、风气供给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燃烧系统等组成,燃烧系统中的炉头为燃气灶最关键部件,炉头的结构设计、安装方法等决定了燃气的燃烧效果,对燃气灶的热负荷、热效率、噪音、尾气排放等性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炉头结构一般是将燃气通入风道,在风道内风气自由预混,然后经喷气孔喷入燃烧室进行燃烧,燃烧室一般位于炉头的中间位置,呈圆形结构,喷气孔位于燃烧室内壁上,燃气向中间喷射燃烧或紧贴燃烧室内壁旋转燃烧,这种设计的缺陷是火焰重叠、过于集中,容易导致锅底中间位置温度过高糊锅,同时常伴有偏火、燃烧不充分、热效率低、废气排放超标、燃烧噪音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燃烧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节能燃烧器,包括常明火帽、常明火喷气孔、拢火罩、主火喷气孔、主火燃烧室、燃烧器固定板、风气预混室、预混器、风气预混管、长明火进气管、长明火进风孔、主火进风管、进风管、主火进气口、长明火进气口,所述常明火帽安置在风气预混室顶部中心位置,且常明火帽的侧壁上分布有等距排列的常明火喷气孔,风气预混室侧壁上分布有等距排列的主火喷气孔,拢火罩直接放置安装在风气预混室外侧,使拢火罩与风气预混室外壁之间形成主火燃烧室,风气预混室通过点焊与燃烧器固定板相连,风气预混室的底端与风气预混管焊接连接,且风气预混室和风气预混管之间嵌有预混器,所述长明火进气管的顶端与常明火帽通过直接放置连接,底端与长明火进气口焊接连接,且长明火进气管的下部设有长明火进风孔,所述进风管的一端与风气预混管相连接,底端与主火进气管螺纹连接,且主火进气管上方设有主火进气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常明火帽、拢火罩、预混器、长明火进气管、进风管、主火进气管及长明火进气口之间均为可拆分设计,减少焊接工艺,以便节约焊接加工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拢火罩采用边沿外翻弧度设计,具有聚拢、导流火焰等作用,圆弧流体结构,降低了燃烧火焰与炉头结构间的摩擦阻力,从而降低噪音。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燃气经主火喷气孔喷至拢火罩并进行燃烧,然后经拢火罩反射发生二次燃烧,该结构设计延长了燃气燃烧时间,提高了燃烧充分性,降低了一氧化碳排放。燃烧室为环形结构,增加了火焰面积,避免了因火力过于集中导致糊锅现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普通炉头火焰过于集中,容易导致锅底中间烧糊的问题,并且分体组装结构设计有效解决生产中焊接工艺、焊接变形、长期高温使用开焊的情况发生,还进一步减少燃烧不充分、尾气中一氧化碳超标及燃烧时噪音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风气预混室与拢火罩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常明火帽结构示意图。
图中:常明火帽1、常明火喷气孔2、拢火罩3、主火喷气孔4、主火燃烧室5、燃烧器固定板6、风气预混室7、预混器8、风气预混管9、长明火进气管10、长明火进风孔11、主火进风口12、进风管 13、主火进气管14、长明火进气口15。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新泰秋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新泰秋实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347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体分析装置
- 下一篇:一种碳素无痕脱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