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锥间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27023.8 | 申请日: | 201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72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杰;李劲松;苗惊雷;王卫国;李岳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梁灵周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式 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说是一种可调式锥间融合器,包括可置于上下两脊椎之间的中空外柱体,该外柱体内设置有可伸出该外柱体的内柱体,所述内柱体可相对外柱体上下移动,所述内外柱体的周壁均开具有数个通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外柱体的相对移动实现融合器的长度调节;同时,在外柱体下端和内柱体上端分别固定设置支撑板,使得支撑板与脊椎端面接触,可避免内外柱体端面直接与脊椎接触,从而增大了融合器与脊椎的接触面积,防止融合器脱出,提高了融合器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锥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锥间融合器的外形近似于一个具有一定厚度的长方体,长方体的长边按脊椎端面的生理曲线设计。在手术时,将这种锥间融合器放入两节脊椎之间,使该锥间融合器的长方体的长边接触脊椎端面,然后植入同种异体。这种锥间融合器不仅与脊椎端面的接触面积较小、稳定性较差,而且融合器的长度固定,手术时只能选择合适的固定长度的型号,其适应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触面积较大、长度可调节的锥间融合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式锥间融合器,包括可置于上下两脊椎之间的中空外柱体,该外柱体内设置有可伸出该外柱体的内柱体,所述内柱体可相对外柱体上下移动,所述内外柱体的周壁均开具有数个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内、外柱体通过紧固螺钉连接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外柱体周壁沿轴向对称分布有两排外孔,所述内柱体周壁对应开设有两个内孔,一个所述紧固螺钉穿过其中一排对应的外孔和所述两个内孔后与另一排对应的外孔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在外柱体下端和内柱体上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一支撑板,每一支撑板上开具有微孔。
作为优选,每一所述支撑板与脊椎的接触面呈外凸的弧形。
作为优选,每一所述支撑板的外径大于所述外柱体的外径。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外柱体的相对移动实现融合器的长度调节;同时,在外柱体下端和内柱体上端分别固定设置支撑板,使得支撑板与脊椎端面接触,可避免内外柱体端面直接与脊椎接触,从而增大了融合器与脊椎的接触面积,防止融合器脱出,提高了融合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锥间融合器,其包括可置于上下两脊椎之间的中空外柱体1,该外柱体内设置有可伸出该外柱体的内柱体2,所述内柱体可相对外柱体上下移动,通过内外主体的相对上下移动可实现融合器的长度调节,提高融合器的适应性;所述内外柱体的周壁均开具有数个通孔3,一方面可减轻融合器的重量,另一方面有利于植骨。
在实施过程中,所述内、外柱体通过紧固螺钉4连接定位;具体来说,所述外柱体周壁沿轴向对称分布有两排外孔5,所述内柱体周壁对应开设有两个内孔6,一个所述紧固螺钉穿过其中一排对应的外孔和所述两个内孔后与另一排对应的外孔螺纹连接。在手术过程中,可先根据脊椎之间的间隙调节内外柱体之间的长度,即通过下推或上拉内柱体至合适的长度,然后用紧固螺钉将内柱体固定在外柱体上,再将融合器置于两脊柱之间;也可先将融合器置于两脊椎之间,然后调节内柱体的位置,再用紧固螺钉固定内柱体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未经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270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