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五金制品下料机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23793.5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04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顾中权;张国雷;李来明;吴立明;汪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宁国晨光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3/04 | 分类号: | B65G23/04;B65G23/22;B65G47/24;B65G47/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五金制品 下料机 定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五金制品下料机定位装置,包括底板、外箱和支撑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一端设有外箱,外箱顶部的两侧位置分别设有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的底端固定设置在外箱的顶面上,且两个支撑板均与底板的顶面垂直,两个支撑板之间的顶部位置固定设置有横梁,当物件移动到横梁的下方,液压缸控制其内部的液压推杆向液压缸的内部移动,液压推杆拉动竖直板向固定座的方向移动,第一传动杆驱动齿轮转动,使得齿轮驱动第二传动杆转动,实现两个调节杆均向物件的方向移动,将物件调节的传送带顶部的中间位置,避免在缓冲坡道上下滑时发生偏移,导致物件从缓冲坡道上滑落,避免物件的棱角受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下料机辅助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五金制品下料机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五金,传统的五金制品,也称“小五金”。指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经人工加工可以制成刀、剑等艺术品或金属器件。五金在现代流水线加工后,需要使用下料机,将制成的物件从加工设备中移下。
公开号为CN20462166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五金端子切割下料装置,包括支架,送料机构,送料机构包括送料气缸、第一夹持机构与第二夹持机构,送料气缸与第一夹持机构固定,推动第一夹持机构的水平的运动;第一切割机构,第一切割机构包括第一锯齿与升降气缸,第一切割机构设于送料机构之上,通过第一锯齿切断原料;第二切割机构,第二切割机构包括第二锯齿与水平位移气缸,第二切割机构与送料机构处于一条直线上,通过第二锯齿在原料上开设缺口;以及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滑道,作为切断后原料的输出端,每道工序都经过精确的时间计算,大大提高了切割效率。该专利与本实用新型相比,存在工人需要反复的弯腰直立,将物件从加工设备上取下,反复劳作,工作强度大和物件放置位置不同,不在传送带的中心位置,容易从缓冲坡道上滑落的问题。
传统的五金制品下料时,基本上使用人工下料,工人需要反复的弯腰直立,将物件从加工设备上取下,反复劳作,工作强度大;加工后的物件在放置时,没有设置缓冲机构,容易使物件与物件之间产生磕碰,棱角之间产生碰撞,造成物件的损伤;现阶段的下料机,物件直接在从传送带上移动到缓冲坡道上后,由于物件放置位置不同,不在传送带的中心位置,容易从缓冲坡道上滑落,造成意外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五金制品下料机定位装置,以解决传统的五金制品下料时,基本上使用人工下料,工人需要反复的弯腰直立,将物件从加工设备上取下,反复劳作,工作强度大;加工后的物件在放置时,没有设置缓冲机构,容易使物件与物件之间产生磕碰,棱角之间产生碰撞,造成物件的损伤;现阶段的下料机,物件直接在从传送带上移动到缓冲坡道上后,由于物件放置位置不同,不在传送带的中心位置,容易从缓冲坡道上滑落,造成意外损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五金制品下料机定位装置,包括底板、外箱和支撑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一端设有外箱,外箱顶部的两侧位置分别设有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的底端固定设置在外箱的顶面上,且两个支撑板均与底板的顶面垂直,两个支撑板之间的顶部位置固定设置有横梁;
所述横梁顶面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的内部设置有液压推杆,液压推杆的一端设置在液压缸的内部,液压推杆的一端设有竖直板,液压推杆的另一端与竖直板的顶端固定连接,竖直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传动杆,竖直板一侧横梁的底面上并排设有两个第一卡座,两个第一卡座之间设置有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杆上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固定设置在第一连接板的顶面上,与竖直板对应一侧的横梁的底面上并排设置有两个第二卡座,两个第二卡座之间设置有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杆上设置有限位块,第二限位杆的下方设置有第二连接板,第二限位杆上限位块固定设置在第二连接板上,第二连接板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传动杆,横梁底面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的底部设有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宁国晨光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宁国晨光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237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解决管件外径大小影响加工精度的夹具装置
- 下一篇:多功能壁挂病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