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公道杯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19676.1 | 申请日: | 201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40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周立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立勇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5 | 代理人: | 檀文礼 |
地址: | 06215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道杯,包括杯体和杯把,杯体与杯把的结构按照如下建模结构形成;杯体的杯壁呈弧形状,杯壁包括与杯体的杯底相接的第一圆弧,以及在第一圆弧之上、自下而上依次相连的第二圆弧和第三圆弧;于杯体的杯口一侧设有呈鹰嘴状的出水嘴,出水嘴通过出水弧与杯口相连,并使出水嘴与杯口呈一体结构,出水嘴还包括与杯壁的第三圆弧依次相连的第四圆弧、第五圆弧;杯把呈耳状,设置在杯体的外表面、与出水嘴的相对侧,杯把与杯体的第四圆弧的下端处于同一水平面,杯把的高度H2与杯体的高度H1比为1:(1.2~1.5)。本实用新型的公道杯,依据流体力学,建模设计杯体,得到可以改善味道的公道杯,从而呈现出茶汤的极致之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道杯。
背景技术
公道杯最早作为酒器出现在元代和辽代。公道杯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的酒就会全部漏掉,而这种器具是为了治理贪酒的人;现代的公道杯,又称之为匀杯、公杯、茶海,已经是茶席上重要的器具;
用壶泡茶倒入杯子时,会出现前面的茶水淡,后面茶水浓的现象,而公道杯可以先将壶中的茶水倒入杯中,然后再分给每个品茶人,保证每个人茶杯中的茶汤口味相同;然而现有的公道杯冲泡的茶水大都面临着口感差,茶香淡,汤色不匀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道杯,依据流体力学,建模设计杯体,得到可以改善味道的公道杯,从而呈现出茶汤的极致之美。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公道杯,包括杯体和杯把,所述杯体与杯把的结构按照如下建模结构形成;
所述杯体的杯壁呈弧形状,所述杯壁包括与杯体的杯底相接的第一圆弧,以及在第一圆弧之上、自下而上依次相连的第二圆弧和第三圆弧,所述第一圆弧的半径R1为2~4mm,第二圆弧的半径R2为150~152mm,第三圆弧的半径R3为74~76mm;
于所述杯体的杯口一侧设有呈鹰嘴状的出水嘴,所述出水嘴的夹角成 65~67°,且出水嘴的嘴尖半径R6为3~5mm,出水嘴通过出水弧与杯口相连,并使出水嘴与杯口呈一体结构,所述出水弧的半径R7为1960~1965mm;所述出水嘴还包括与杯壁的第三圆弧依次相连的第四圆弧、第五圆弧,所述第四圆弧的半径R4为18~20mm,第五圆弧的半径R5为8~10mm,所述杯口的长度L1与杯体的杯底的长度L2比为(1.8~2):1;
所述杯把呈耳状,设置在杯体的外表面、与出水嘴的相对侧,所述杯把与杯体的第四圆弧的下端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杯把包括与杯体相连的连接弧、手托起杯体的支撑弧和杯把尾部的尾弧,所述连接弧的外半径R8 为40~45mm、内半径R8′为35~40mm,所述支撑弧的外半径R9为 15~20mm、内半径R9′为8~12mm,所述尾弧的外半径R10为385~400mm、内半径R10′为175~180mm,所述杯把的高度H2与杯体的高度H1比为1: (1.2~1.5)。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杯把的长度L与宽度B比为 2.5~2.8。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杯把为双层结构,包括内把、及包裹内把并与杯体同材质的外把。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杯体为透明玻璃材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杯把可为椭圆形或圆形。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杯底的外表面和杯把的内侧面均设有防滑纹。
采用上述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立勇,未经周立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196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茶叶揉捻检测机
- 下一篇:一种可移动调节式电商货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