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喀斯特洞穴空间一体化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04803.0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70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周忠发;汤云涛;薛冰清;朱粲粲;范宝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 |
代理公司: | 贵阳易博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6 | 代理人: | 张浩宇;杨晓欣 |
地址: | 550001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喀斯特 洞穴 空间 一体化 测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喀斯特洞穴空间一体化测量装置,包括测量仪主机和测量标靶,所述测量仪主机包括激光发射传感装置、卫星导航定位接收装置、数据解算器和数据储存转换器,所述激光发射传感装置与测量标靶对应并能向测量标靶发激光,所述激光发射传感装置与数据解算器电性连接,所述数据解算器和卫星导航定位接收装置与数据储存转换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将高精度的卫星导航定位坐标信息空间延伸到洞穴测量中,并可根据遥感数据的投影坐标信息,选择与遥感数据相同的坐标投影进行测量,使喀斯特地下洞穴与地表大地坐标精准匹配。本实用新型设备操作简便,易于携带,经济成本低,实用性较高,十分适合于喀斯特洞穴的测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理空间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喀斯特洞穴空间一体化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各种洞穴测量仪器,在使用时仅能测量洞道走向及洞道长度,而对于每个测量点的具体地理坐标,目前更多的是基于实测数据运用原始方法进行解算,但每一个测量点均会存在误差。而基于高精度运用于工程测量的仪器设备及三维激光扫描仪器,往往存在成本高、洞内操作风险大、不易携带等特点,且对于洞道复杂且较长的喀斯特洞穴,往往会出现信号丢失及随着测量过程中测量点增加,会出现误差的累积导致测量点出现较大偏差的现象。
目前,随着高分辨率地表遥感数据的出现,将喀斯特洞穴与地表协同运用,探讨喀斯特洞穴与地表环境的响应关系,对于喀斯特地区碳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洞穴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亟需解决洞穴的高精度测量基于地表的协同问题。但目前所获得的洞道数据多为经过粗略的测量后人工手绘而成,存在较大误差,且由于没有精确的坐地理标信息,很难与地表遥感数据进行叠加,对洞内外监测点的选择以及水文地质分析带来了较大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易于携带、经济成本低、实用性较高的喀斯特洞穴空间一体化测量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喀斯特洞穴空间一体化测量装置,包括测量仪主机和测量标靶,所述测量仪主机包括激光发射传感装置、卫星导航定位接收装置、数据解算器和数据储存转换器,所述激光发射传感装置与测量标靶对应并能向测量标靶发激光,所述激光发射传感装置与数据解算器电性连接,所述数据解算器和卫星导航定位接收装置与数据储存转换器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仪主机还包括数据输入处理器和电源适配器,所述数据输入处理器与数据解算器电性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与数据输入处理器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仪主机还包括屏幕显示器、屏幕输出传感器和操作按钮,所述屏幕输出传感器与数据解算器电性连接,所述操作按钮与数据输入处理器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仪主机还包括外壳,所述激光发射传感装置、卫星导航定位接收装置、数据解算器、数据储存转换器、数据输入处理器、屏幕输出传感器和电源适配器均固定于外壳内,所述屏幕显示器和操作按钮设置于外壳一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标靶包括可伸缩标杆、三角可伸缩固定架、尺标、激光反射棱镜和垂直检测装置,所述可伸缩标杆的一端与三角可伸缩固定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可伸缩标杆的另一端与激光反射棱镜可拆卸连接,所述垂直检测装置固定于可伸缩标杆,所述尺标设置于可伸缩标杆,所述激光反射棱镜上设有激光测量居中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从现有的激光测距及卫星导航定位原理出发,通过一个主机测量仪和一个标靶,将高精度的卫星导航定位坐标信息空间延伸到洞穴测量中,并可根据遥感数据的投影坐标信息,选择与遥感数据相同的坐标投影进行测量,使喀斯特地下洞穴与地表大地坐标精准匹配,以适应目前喀斯特洞穴与地表协同响应研究和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开发应用。本实用新型设备操作简便,易于携带,经济成本低,实用性较高,十分适合于喀斯特洞穴的测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测量仪主机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师范大学,未经贵州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048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凝土振动棒上护套
- 下一篇:一种高温气冷堆二回路动态水化学腐蚀试验研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