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标角接触球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02561.1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99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江;童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新超力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9/16 | 分类号: | F16C19/16;F16C33/58;F16C33/41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龙玉洪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标 接触 球轴承 | ||
1.一种非标角接触球轴承,包括外圈(100)、内圈(200)、保持架(300)和钢球(400),所述外圈(100)和内圈(200)之间设有沟道,该沟道内设有所述保持架(300),该保持架(300)上设有兜孔(310),该兜孔(310)内设有所述钢球(4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圈(100)的宽度为21.4-21.6mm,所述内圈(200)的宽度为7.63-7.69mm;
所述保持架(300)上环向均匀分布有24个所述兜孔(310),每个所述兜孔(310)内分别设有一粒所述钢球(400),所述钢球(400)的直径为4.8mm;
所述轴承的接触角为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标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100)的一端为安装端,另一端为承载端,在该承载端的端面内角处开设有环形的内沟道(110);
所述内圈(200)的一端为负载端,另一端为伸入端,在该伸入端的外角处环向开设有外沟道(210);
所述内圈(200)的伸入端位于所述外圈(100)内,所述外沟道(210)和内沟道(110)均与所述钢球(400)的外壁相适应,所述外沟道(210)和所述内沟道(110)配合形成所述沟道;
所述外圈(100)的安装端超出所述内圈(200)的伸入端,所述内圈(200)负载端超出所述外圈(100)的承载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标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沟道(110)的内端到外端孔径逐渐增大;
所述内沟道(110)的外端还连接有环形的外扩孔道(140),该外扩孔道(140)的内端与所述内沟道(110)轴向连接,该外扩孔道(140)与所述内沟道(110)平滑过渡,该外扩孔道(140)的外端外展并从所述外圈(100)承载端的端面穿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标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圈(100)的内壁上环向开设有内密封圈槽(120),该内密封圈槽(120)靠近所述安装端,在所述外圈(100)的外壁上环向开设有外密封圈槽(130),该外密封圈槽(130)位于所述内密封圈槽(120)和内沟道(11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标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200)包括沟道环(230),该沟道环(230)的内端位于所述外圈(100)内,该沟道环(230)的外端伸出所述外圈(100)的承载端,该沟道环(230)朝向所述内沟道(110)的外角处开设有所述外沟道(210),平行并经过所述沟道环(230)中心线的任一平面与所述外沟道(210)壁相交形成两段对称的弧线段,该弧线段的内端点切线与所述沟道环(230)中心线平行,该弧线段的外端点切线与所述沟道环(230)中心线垂直;
所述沟道环(230)的内端轴向连接有伸入环(220),该伸入环(220)的一端与所述沟道环(230)轴向连接,该伸入环(220)的另一端形成所述伸入端,该伸入环(220)的外径小于所述外沟道(210)的内端直径,该伸入环(220)的内径与所述沟道环(230)的内径相同;
在所述沟道环(230)的外壁套设有负载限位环(240),该负载限位环(240)的内壁与所述沟道环(230)的外壁相连,该负载限位环(240)的外径大于所述外圈(100)的内径;
所述沟道环(230)的外端与所述负载限位环(240)的外端相平,形成所述负载端;
所述沟道环(230)、伸入环(220)和负载限位环(240)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标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300)包括适配环(320),该适配环(320)的外圈壁连接有同轴设置的兜孔环(330);
所述适配环(320)活套在所述伸入环(220)外侧;
所述兜孔环(330)的一端为大径端,另一端为小径端,所述兜孔环(330)的小径端与所述适配环(320)的外侧相连,所述兜孔环(330)的另一端斜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大径端,在所述兜孔环(330)上贯穿有所述兜孔(310),所述兜孔(310)靠近所述兜孔环(330)的大径端,所述兜孔(310)对应该大径端开设有兜孔缺口(3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新超力轴承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新超力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0256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轴向斜圈弹簧的浮动支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连续进样高温抗折试验仪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