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钴源贮源井水处理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800137.3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81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何艳红;周焱;张海峰;王鑫;朱来叶;董文曙;黄晓冬;王炫;鲍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F9/06 | 分类号: | G21F9/06;G21F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023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钴源贮源 井水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用于钴源贮源井水处理的装置,它包括泵、活性炭过滤器、膜处理系统及两级多介质混合离子交换柱;所述泵的输入端设置在钴源贮源井的底部,所述泵的输出端通过活性炭过滤器分别进入所述膜处理系统和回流至钴源贮源井的中部,所述膜处理系统的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两级多介质混合离子交换柱回流至钴源贮源井的上部。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膜处理系统对井水中极低浓度的放射性核素或其它离子态杂质进行浓缩,再将浓溶液通过两级多介质混合离子交换柱,实现源井水自动循环,避免了底部沉积物不能有效净化的问题;即可针对常规源井水净化,又可针对源井水退役前精处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钴源贮源井水处理的装置。
背景技术
钴源是用于提供高剂量射线的辐照装置,其应用非常广泛,几乎遍布各行各业,包括农业、工业和医学等行业。
钴源通常浸泡在贮源井水中,井水通常采用除盐水,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如果没有定期更换或者净化源井水,源井水内杂质会逐渐升高,腐蚀钴源,或者因为钴源本身同位素泄漏等原因均可能造成源井水放射性活度浓度超标,甚至污染水源和环境。因此有必要针对钴源源井水进行正常净化维护,或者钴源退役前深度净化源井水,满足排放标准,保护环境。
钴源井水通常放射性活度浓度较低,常规的单纯离子交换工艺对其去污因子偏低,行业内该类水源通常采用的001*7型凝胶型离子交换树脂针对离子态钴的选择性不高,针对可能以胶体/颗粒态存在的钴又几乎没有去除能力,净化效果不佳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而如果采用膜处理系统,则因为该工艺是物理分离过程,浓水需要进一步处理,且该工艺对进水悬浮物和有机物有严格的要求,不适宜直接或者单独用于源井水处理。
如何安全高效经济地既能解决钴源井水日常净化,又能针对异常工况放射性钴核素的去除,同时实现净化效果好、净化效率高、固废产生量少、操作简单等目标成为重点。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用于钴源贮源井水处理的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钴源贮源井水处理的装置,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既能针对日常水源净化维护,又能针对正常运行或者退役前存在放射性超标时净化钴-60核素,满足源井水达标排放要求,提高净化效率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钴源贮源井水处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泵、活性炭过滤器、膜处理系统及两级多介质混合离子交换柱;所述泵的输入端设置在钴源贮源井的底部,所述泵的输出端通过活性炭过滤器分别进入所述膜处理系统和回流至钴源贮源井的中部,所述膜处理系统的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两级多介质混合离子交换柱回流至钴源贮源井的上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层高为300-150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膜处理系统为海水膜系统或者纳滤膜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两级多介质混合离子交换柱的树脂类型为大孔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高交联度凝胶型阳树脂;所述单级树脂的层高为300-1500mm。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钴源贮源井水处理的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膜处理系统对井水中极低浓度的放射性核素或其它离子态杂质进行浓缩,再将浓溶液通过两级多介质混合离子交换柱,提高单位时间内树脂吸附放射性核素和杂质的速度,提高效率,减少固废产生量,同时也规避了膜处理系统只能单纯进行物理分离的问题;通过进水、回水、产水和浓水等在井水中的分布位置,实现源井水自动循环,避免了底部沉积物不能有效净化的问题;即可针对常规源井水净化,又可针对源井水退役前精处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8001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有传感器的主轴轴承结构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表面气泡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