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倒包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99711.8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56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作林;杨祖才;孔祥华;张建明;岳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富田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252 | 分类号: | B65G47/252 |
代理公司: | 50213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罗庆 |
地址: | 443007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带 翻倒 料包 支撑辊 本实用新型 支架 行进 结构实现 水平设置 维修成本 转动连接 垂直的 缓冲辊 带面 中段 垂直 支撑 升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倒包机构,包括支架和相互垂直的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其中第一输送带高于第二输送带,第一输送带的末端位于第二输送带的中段上方;支架上转动连接有若干水平延伸的支撑辊,相邻支撑辊间距小于料包宽度,支撑辊位于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上下带面之间以实现对料包的支撑;第二输送带相对于两输送带交点偏向第二输送带的行进方向的一侧上方固定有翻倒杆,另一侧固定有低于翻倒杆的缓冲辊;翻倒杆水平设置,并垂直于第二输送带行进方向,翻倒杆高度高于料包高度的一半,低于料包高度。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倒包工序,解放了人力,升级维修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袋装产品包装码垛生产线中的一环,尤其涉及料包翻倒机构。
背景技术
袋装产品包装运输需经过套包、装袋、倒包、码垛等步骤,其中码垛步骤多采用机械手进行自动码垛,为保证码垛整齐不易翻倒,倒包过程需定位准确。
现有的倒包过程主要有人工倒包和机械倒包两种,人工倒包费时费力,且料包翻倒方向存在一定误差。而机械倒包大多为以下结构:推板顶端铰接在传送带一侧的支架上,推板的一面通过气缸推动,使推板底端向传送带另一侧倾斜,由于推板与料包下部接触,料包向推板一侧倾翻,在传送带另一侧设置斜坡,使料包在推板推动作用下沿斜坡滑下,至斜坡底端的另一传送带上。
这种倒包机构结构复杂,对于目前采用人工倒包的厂家升级成本略高,且维修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倒包机构结构复杂,不易维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结构简单的一种倒包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倒包机构,包括支架和相互垂直的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其中第一输送带高于第二输送带,第一输送带的末端位于第二输送带的中段上方;所述支架上转动连接有若干水平延伸的支撑辊,相邻支撑辊间距小于料包宽度,所述支撑辊位于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上下带面之间以实现对料包的支撑;第二输送带相对于两输送带交点偏向第二输送带的行进方向的一侧上方固定有翻倒杆,另一侧固定有低于翻倒杆的缓冲辊;翻倒杆水平设置,并垂直于第二输送带行进方向,翻倒杆高度高于料包高度的一半,低于料包高度。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倒包工序,解放了人力,升级维修成本低。支撑辊使输送带运行更加稳定,在输送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料包过重而产生凹陷,而缓冲辊的设置使料包翻倒时不会直接撞击到支撑辊,而是先倒在缓冲辊上,而后随着输送带的移动再落至输送带表面,将一次翻倒分为两次,降低了翻倒过程中料包对支撑辊的冲击,延长了输送带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倒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支架1、第一输送带2、第二输送带3、支撑辊4、翻倒杆5、缓冲辊6、限位栏杆7、套筒8、支柱9、整平辊10、整平架11、扭簧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富田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宜昌富田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997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干物料输送型地面翻转装置
- 下一篇:整平装置及具有该整平装置的辊道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