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牦牛养殖用圈舍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93547.X | 申请日: | 2019-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71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宋学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学东 |
主分类号: | A01K1/00 | 分类号: | A01K1/00;A01K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6299 四川省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牦牛 养殖 用圈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牦牛养殖用圈舍,包括用于为牦牛提供室内养殖环境的牛棚区,所述牛棚区内设置有养殖栏、位于养殖栏后侧的排污沟,所述排污沟的下方还设置有沿着排污沟延伸方向延伸的暗渠,还包括多条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均作为暗渠与排污沟连通的连通渠,且连通孔用于与排污沟相接的孔口均位于排污沟的底部,所述孔口沿着排污沟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各孔口上均安装有作为过滤板的地漏。本圈舍的结构设计使得牦牛的排泄物能够通过干、湿分离,达到利于圈舍清洁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畜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牦牛养殖用圈舍。
背景技术
牦牛属于哺乳纲、真兽亚纲、偶蹄目、反刍亚目、牛科、牛亚科动物,是以中国青藏高原为中心,及其毗邻高山、亚高山高寒地区的特有珍稀牛种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四川、青海、西藏、新疆等省(区)。
牦牛对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我国多地,已成为重要的经济性畜牧养殖品种之一。牦牛饲养管理的水平和方法,受牦牛分布地区生态环境条件、生产方式、生产者的科学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现目前,绝大多数地区的牦牛仅只靠天然草地牧草,获取它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所需的营养。
为了方便管理,很多养殖户因地制宜,采用固定区域的养殖方式,在养殖栏内养殖牦牛。牦牛在养殖过程中,由于位置、条件等限制,在圈养养殖过程中,牦牛排泄量较大,如果粪尿不及时分类清理,异味较大,容易滋生蚊蝇、细菌,导致牦牛生病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提出的在圈养养殖牦牛过程中,由于牦牛排泄量较大,引起的如粪尿不及时分类清理,异味较大,容易滋生蚊蝇、细菌,导致牦牛生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牦牛养殖用圈舍。本圈舍的结构设计使得牦牛的排泄物能够通过干、湿分离,达到利于圈舍清洁的目的。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牦牛养殖用圈舍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一种牦牛养殖用圈舍,包括用于为牦牛提供室内养殖环境的牛棚区,所述牛棚区内设置有养殖栏、位于养殖栏后侧的排污沟,所述排污沟的下方还设置有沿着排污沟延伸方向延伸的暗渠,还包括多条连通孔,所述连通孔均作为暗渠与排污沟连通的连通渠,且连通孔用于与排污沟相接的孔口均位于排污沟的底部,所述孔口沿着排污沟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各孔口上均安装有作为过滤板的地漏。
在牦牛养殖过程中,牦牛具有食量大、排泄物多的特点,所述排泄物包括粪便、尿液,且牦牛的粪便一般呈堆状,故现有技术中,很难做到牦牛排泄物能够及时被清理。针对室内牦牛养殖舍的清洁,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如申请号为201821645416.9的实用新型专利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然而该方案在建造牛舍时,存下建造成本高的问题,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牛床底部存在较大空间,故气体污染源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本方案中,所述养殖栏即用于围成用于牦牛室内养殖的牛床,所述排污沟即为牛床后侧的牦牛排泄物堆积沟。现有技术中,通过定期清理排污沟的方式保持牛舍中的清洁。
然而,现有技术中单个养殖栏中不局限于养殖单头牦牛,且养殖栏本身具有多个并排排列的特点、牦牛亦不会准确的进行定点排泄,故现有排污沟中的现状为:粪便沿着排污沟的延伸方向多点堆积,故虽然排污沟一般为通槽,但各粪便堆积点之间形成了积累尿液的端部封闭槽。这样,排污沟的粪便与尿液堆积情况不仅造成了牛舍内的大气环境容易有较大异味,同时容易滋生蚊蝇等,危害牦牛健康以及对养殖者的养殖利益非常不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学东,未经宋学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935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自动旋转烧烤架
- 下一篇:一种仰卧罗马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