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置劲芯加长体混凝土桩室内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92411.7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40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月明;李凯仁;韩尚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张文杰 |
地址: | 3300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置 加长 混凝土 室内 试验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后置劲芯加长体混凝土桩室内试验装置,在模型箱的外侧设置反力架,并将模型箱置于底部承载梁上;模型桩固定于模型箱内部,模型桩的外侧沿横向设置5~10根水平位移测试杆,沿竖向设置3~5根竖向位移测试杆;底端沿横向均匀间隔设置土压力传感器,内部沿竖向均匀间隔设置应变传感器;模型箱空隙内填充满砂土,模型桩外露端设置横向抱箍,并使横向抱箍通过固定绳索与横载施加箱连接;在固定绳索上设置测力计;模型桩顶部压力分散板与顶部横梁之间设置竖载施加装置。本实用新型可同步满足桩身应力测试、桩周土体横向变形和竖向变形测试要求,并可提升竖向荷载和横向荷载控制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桩室内试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后置劲芯加长体混凝土桩室内试验装置,可同步满足桩身应力测试、桩周土体横向变形和竖向变形测试,并可有效提升竖向荷载和横向荷载控制准确度的后置劲芯加长体混凝土桩室内试验装置,属于岩土工程测试装置,适用于混凝土桩室内加载试验。
背景技术
传统的加载方式只能分别进行竖向和水平加载,而且在控制每级加载量精确方面存在难度较大、精度不足等情况。试验装置的功能性、准确性以及便捷性对于试验结果以及结论分析的影响都非常显著。
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适用于室内桩基模型试验的竖向加载装置,它包括内装有土的模型箱,在模型箱中插入模型桩,在模型箱顶部设置有四根立柱,在立柱之间设置有加载横梁;其特征是在每根立柱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两块缀板,缀板向下延伸出立柱的部分设置有供对穿螺杆穿过的通孔;在模型箱左右两侧顶部设置有纵向导槽,前后移动深沟球轴承外圈与纵向导槽滑配;对穿螺杆穿过缀板上的通孔与两个前后移动深沟球轴承的内圈焊接在一起,使立柱沿纵向导槽前后滚动;带有口字型通道的横向定位箱套装在加载横梁上,横向定位箱沿加载横梁横向移动;在加载横梁两端固定设置有横梁转向滑轮,在模型箱上设置有三角架,钢索一端固定在三脚架上,钢索另一端绕过横梁转向滑轮固定在加载箱上。本实用新型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此试验加载装置仅能满足竖向加载要求,且不涉及竖向与水平方向组合加载的情况,尚存在改进之处。
鉴于此,目前亟待发明一种能同步对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进行精确控制,提升荷载施加控制精度的后置劲芯加长体混凝土桩室内试验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步满足桩身应力测试、桩周土体横向变形和竖向变形测试要求,并可同步提升竖向荷载和横向荷载控制准确度的后置劲芯加长体混凝土桩室内试验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后置劲芯加长体混凝土桩室内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箱、模型桩、水平位移测试杆、竖向位移测试杆、仪表固定架、土压力传感器、应变传感器、横向抱箍、固定绳索、横载施加箱、转向滑轮、固定支架、测力计、压力分散板、竖载施加装置;所述模型箱的外侧设置反力架;模型桩固定于模型箱内且顶部外露,所述模型桩由旧混凝土桩和劲芯加长体组成;在模型桩的外侧沿横向设置5~10根水平位移测试杆,沿竖向设置3~5根竖向位移测试杆,所述水平位移测试杆及竖向位移测试杆均安装在仪表固定架上;所述旧混凝土桩和劲芯加长体的底端沿横向均匀间隔设置土压力传感器,所述旧混凝土桩和劲芯加长体内部沿竖向均匀间隔设置应变传感器;模型箱内的空隙全部填充了土体;所述模型桩顶部外露端设置横向抱箍,所述横向抱箍通过固定绳索经转向滑轮与横载施加箱连接;所述转向滑轮通过固定支架焊接固定在反力架上,同时在固定绳索上设置有测力计;模型桩的顶端设置压力分散板;压力分散板与反力架顶部之间设置竖载施加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反力架由顶部横梁、底部承载梁及两侧的支架撑杆组成;底部承载梁固定在地面上,模型箱置于底部承载梁上,底部承载梁上与支架撑杆相接处设置撑杆限位槽;支架撑杆顶端与顶部横梁垂直焊接连接,在支架撑杆中部与地面之间设置斜撑。
进一步地,所述模型箱采用钢板与角钢焊接而成,横断面呈矩形或正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924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纱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胶辊硫化用运输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