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羽毛球拍及羽毛球拍线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92064.8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09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开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51/00 | 分类号: | A63B51/00;A63B102/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付茵茵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羽毛球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羽毛球拍及羽毛球拍线组,羽毛球拍包括拍线、设置有穿线孔的拍框,拍线横竖交错穿在拍框上;拍线的横线、竖线分别分区域设置;各区域的拍线为独立的一根拍线,每根拍线的两端皆有打结。羽毛球拍线组配合本实用新型中的羽毛球拍使用。属于体育用品领域。拍面的拍线种类、拍线磅数、拍线布局能有多种组合方式,便于选择最佳组合方式,提高用户体验,同时不容易断拍。另外,一旦某区域的拍线断线,可只更换此区域的羽线,有利于节省拍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羽毛球拍及羽毛球拍线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羽毛球拍的穿线方法中,最常见的穿线方法有:YY穿线法和胜利穿线法。YY穿线法是主流穿线方法,采用两线四结穿线法,其横线和竖线各自均为一根线,一根线作为拍子的所有竖线,另一根线作为拍子的所有横线,在穿线过程中,竖线先穿拍子正中央两条竖线,再一左一右交替着穿,竖线穿完后打结,然后从下9孔(从拍子下部中央第一个孔往上数第9孔)开始往上交替穿横线。胜利穿线法是胜利公司提出的一种球拍穿线法,属于一线双结穿线法,其横线和竖线为同一条线。
经观察,在实际击球的时候,击球点基本集中落在第十到十五根(从上往下排序)横线间的位置内,拍面中间位置的横线和竖线受力大,相互振动摩擦较严重,磨损较厉害,横线、竖线交叉处会磨出月牙形缺口,形成很多应力集中点,会使击球时拍线突然断裂,其断线部位90%以上会发生在球拍横线和竖线的中间位置,一旦断线,需要重新使用一条新的完整拍线。而球拍拍框的断拍位置易发生在横线和竖线相互交错的羽毛球拍的2、10、5、8点位置(2、10、5、8点位置分别为以球拍中心为参考的2点钟、10点钟、5点钟、8点钟的位置)。
一般水平较高的羽毛球运动员喜欢使用穿较高磅拍线的羽毛球拍,因为拍线高磅意味着弹性减小,控制更精确,球速快且稳,球的飞行能更直接且精确地反应球员本身的发力控制,而拉较高磅拍线的羽毛球拍易断线,也易断拍。但是由于上述的穿线方法穿出的球拍的拍面所有区域的拍线的磅数基本一致,没办法在不同区域内穿最适合的拍线;如果保证拍面中间部位甜区的磅数刚好,那么靠近拍框旁边的拍线由于跨径短而显得弹性不足,如果使靠近拍框旁边的拍线弹性刚好,那么拍面中间部位甜区的磅数就会不足,无法两全,最后都会影响运动员水平的正常发挥。
拍线最基本的性能是耐打与弹性,两者相互矛盾,越耐打则弹性越差,反之亦然。因此有部分厂家推出了一种所谓的“子母线”,即竖、横线采用不相同的拍线,利用不同拍线的不同特性来达到性能的平衡或者提升。针对几乎只断竖线、横线几乎完好的情况,子母线竖线用粗线、横线用细线的拉线方法能够兼顾到弹性和耐打。近年来子母线日渐兴起,拍线生产商也推出很多款选择,迎合市场需要。另外也有球员自行搭配不同的竖、横线。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希望拍线越耐用越好,技术有限,又想拍线越弹越好,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以就想用子母线。但子母线也存在易走线问题,而走线影响耐打性和控制;线床的反馈速度偏慢;不同的拍线性能变化不一样,有弹性与保磅性不兼容问题,如横竖线的掉磅速度不一样,会导致线床的张力不均衡或子母线的性能维持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球拍拍面的拍线种类及布局有多种方式组合的、能在某段拍线断线后只需更换其所在区域拍线的羽毛球拍;还提供配合所述的羽毛球拍的羽毛球拍线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羽毛球拍,包括拍线、设置有穿线孔的拍框,拍线横竖交错穿在拍框上;拍线的横线、竖线分别分区域设置;各区域的拍线为独立的一根拍线,每根拍线的两端皆有打结。采用这种结构后,能在拍面的不同区域使用性能不同的拍线,以使拍面的拍线种类、拍线磅数、拍线布局有多种组合方式;在某段拍线断线时只需更换其所在区域的拍线,能节省拍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920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