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堰塞湖泄流隧洞开挖支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87077.6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17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徐红梅;侯龙清;李栋伟;李明东;袁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04 | 分类号: | E21D9/04;E21D11/14;E21D17/00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李炳生 |
地址: | 3440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堰塞湖泄流 隧洞 开挖 支撑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堰塞湖泄流隧洞开挖支撑系统,它包括管棚、隧洞钢体和沉井,其特征在于,泄流隧洞设有一个或多个沉井以及多段独立的隧洞钢体,隧洞钢体横截面为下框形包括支护板和支撑架,支撑架在竖直方向上为能固定的伸缩结构;沉井的水平截面包括矩形、圆形或椭圆形,底部有刃脚,沉井两侧底部单边方向和/或双边方向设有活动壁板,活动壁板为单块或多块组合结构,活动壁板拆除后为隧洞开挖口,隧洞开挖后安装隧洞钢体,隧洞钢体隧洞开挖过程中不断抬高,隧洞钢体抬高后与活动壁板拆除后形成隧洞开挖口相通且形成的通道平齐。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开挖线路上设置沉井增加工作面,缩短每个工作面挖掘长度,有利于泄流排险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灾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堰塞湖泄流隧洞开挖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堰塞湖是一种主要由大规模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在河道中形成堰塞体,堰塞体堵塞河道而蓄水形成湖泊,对大型堰塞湖,堰塞体高出河床几十米,库水位大幅上涨,不仅淹没上游,结构松散、稳定性差的堰塞体极可能溃坝,对下游造成洪灾,水位越高,库容量越大,灾害越严重,所以需要进行应急排险处置,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排泄湖水,降低水位,消除溃坝风险。
主要处置方式就是开挖泄流槽引流,采用机械开槽引流、爆破开挖引流、湖水机械抽排、引流冲刷和虹吸抽排等。目前常采用机械开槽,开挖土方量很大,需要挖掘机等大型接卸设备。这种方式存在多方面不足:一是开挖土方量大,土方转运量大,成槽速度慢;二是道路不通,大型机械进场困难,耗费时间;三是现场抢险人员露天作业,受山体二次滑坡崩威胁;四是泄流过程中,无法控制下泄流量,导致巨大下泄洪峰,引起洪灾。能不能采用一种新的堰塞湖泄流隧洞开挖支撑系统更有利于泄流隧洞的开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机械开挖泄流槽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堰塞湖泄流隧洞开挖支撑系统,以设置沉井的方式增加工作面,通过隧洞钢体形成渐进阶梯式开挖,同时沉井内安装流量控制闸,控制下泄流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堰塞湖泄流隧洞开挖支撑系统,它包括管棚、隧洞钢体和沉井,泄流隧洞设有一个或多个沉井以及多段独立的隧洞钢体,隧洞钢体横截面为下框形包括支护板和支撑架,支撑架在竖直方向上为能固定的伸缩结构;沉井的水平截面包括矩形、圆形或椭圆形,底部有刃脚,沉井两侧底部单边方向和/或双边方向设有活动壁板,活动壁板为单块或多块组合结构,活动壁板拆除后为隧洞开挖口,隧洞开挖后安装隧洞钢体,隧洞钢体隧洞开挖过程中不断抬高,隧洞钢体抬高后与活动壁板拆除后形成隧洞开挖口相通且形成的通道平齐。
进一步,它还包括过程设施中的顶举装置,支护板在顶举装置的作用下顶举抬高,顶举抬高后拆除顶举装置,由支撑架固定,支撑架在竖直方向上连接侧向挡土板。
进一步,它还包括过程设施中的管棚,在隧洞开挖方向使用管棚支护,管棚下方的土体开挖后安装隧洞钢体,在隧洞钢体抬高前拆除管棚。
进一步,它还包括过程设施中的轨道,在隧洞底面横向铺上垫板或枕木,其上纵向再铺设钢制轨道,顶举装置安放在钢轨上,拆除顶举装置后再拆除钢轨及垫板或枕木。
进一步,支撑架由横梁和柱脚组成,横梁长度等于支护板宽度,柱脚在竖直方向上为能固定的伸缩结构,横梁与支护板连接,柱脚与侧向挡土板连接,柱脚底部与小型垫块连接。
进一步,支护板由主板和翼板组成,翼板为L型截面,一个翼边固定在主板长边下方一侧,另一个翼边与主板长边边缘齐平且为支护板之间的过渡板。
进一步,沉井采用分段装配式结构,由若干预制混凝土板装配而成,每段构件之间能固定连接,与泄流隧洞纵向垂直方向底端为活动壁板,活动壁板长度等于泄流隧洞设计宽度L,活动壁板宽度或组合宽度等于起始工作洞口初始开挖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理工大学,未经东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70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