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效的半干法多级脱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86046.9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99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周洋;王红卫;李兵;张其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电章丘发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50;B01D46/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张狄峰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高效 半干法 多级 脱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的半干法多级脱硫装置,包括锅炉、石灰粉仓、石灰喷射单元、吸收塔、工艺水箱、工艺水泵、工艺水喷淋单元、布袋除尘器和石灰粉回用储箱;锅炉与吸收塔连通;石灰粉仓通过石灰输送管道与数个石灰喷射单元连接,数个石灰喷射单元分层设置在吸收塔的内部并且与工艺水喷淋单元交错布置,吸收塔的底部设有石灰循环管道,且石灰循环管道与石灰输送管道连通;工艺水箱通过工艺水泵和工艺水输送管道与数个工艺水喷淋单元连接,数个工艺水喷淋单元分层设置在吸收塔的内部且位于石灰喷射单元之间;本实用新型利用分层布置石灰喷射单元和工艺水喷淋单元,形成多级吸收二氧化硫模式,实现良好脱硫效果,提高废气净化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烟气脱硫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半干法多级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很多工业排放出的气态污染物,对人体、环境和生态系统有极大的危害。二氧化硫是通常公认的三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即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它的危害程度众所周知。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废气排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很多废气中通常含有大量的硫和硝的有害物质,净化除去这些有害物质一般是通过干法、半干法或湿式喷淋塔进行脱硫,现有的湿式喷淋塔脱硫效率虽然较高但是投资与运行成本高,而干法、半干法脱硫虽然投资与运行成本较低但是脱硫效率却不理想,还会造成后续布袋除尘器堵塞、糊袋问题,如申请号为201810689817.2的中国专利。
因此,有必要设计新型高效的半干法多级脱硫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的半干法多级脱硫装置,实现良好的脱硫,提高废气净化效果并节约投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半干法多级脱硫装置,包括锅炉,其特征是,还包括石灰粉仓、石灰喷射单元、吸收塔、工艺水箱、工艺水泵、工艺水喷淋单元、布袋除尘器、石灰粉回用储箱、引风机和烟囱;所述锅炉与吸收塔连通;所述石灰粉仓通过石灰输送管道与数个石灰喷射单元连接,所述数个石灰喷射单元分层设置在吸收塔的内部并且与工艺水喷淋单元交错布置,所述吸收塔的底部设有石灰循环管道,且石灰循环管道与石灰输送管道连通;所述工艺水箱通过工艺水泵和工艺水输送管道与数个工艺水喷淋单元连接,所述数个工艺水喷淋单元分层设置在吸收塔的内部且位于石灰喷射单元之间;所述布袋除尘器通过烟道与吸收塔连通,且布袋除尘器通过底部的输灰管道与石灰粉回用储箱连接;所述石灰粉回用储箱通过气力输灰管道与灰库连接,且石灰粉回用储箱还通过石灰回用输送管道与吸收塔连接;所述布袋除尘器还通过引风机与烟囱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石灰喷射单元和工艺水喷淋单元设置在吸收塔的内部同侧。
进一步的,所述石灰回用输送管道与石灰喷射单元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石灰喷射单元分层设置在吸收塔的内部,并与工艺水喷淋单元交错布置,所述工艺水喷淋单元分层设置在吸收塔的内部并且在石灰喷射单元之间,形成多级吸收二氧化硫的模式,提高脱硫效率并解决了后续布袋除尘器的糊袋隐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吸收塔内形成对二氧化硫的多级吸收模式,可以大大提高脱硫效率;克服了传统工艺上只向吸收塔内喷水或只在喷水点之前喷入石灰粉而造成后续布袋除尘器因烟气中水分过大而糊袋的隐患;本半干法多级脱硫装置无“石膏雨”现象,解决了湿法脱硫工艺对环境造成次生危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石灰粉仓;2、石灰输送管道(气力输送);3、石灰喷射单元;4、吸收塔;5、石灰循环管道;6、工艺水箱;7、工艺水泵;8、工艺水输送管道;9、工艺水喷淋单元;10、布袋除尘器;11、输灰管道;12、石灰粉回用储箱;13、气力输灰管道;14、石灰回用输送管道;15、引风机;16、烟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电章丘发电有限公司,未经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电章丘发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60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弯折按摩床
- 下一篇:可摇摆的动态装饰贴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