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天然气管道碳纤维补强稳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784400.4 | 申请日: | 2019-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66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洪开煜;蔡振琦;童文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安源和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8/16 | 分类号: | F16L58/16;F16L55/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气 管道 碳纤维 稳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然气管道碳纤维补强稳固结构,包括V型板和天然气管道本体,所述V型板的上端固定有把手,所述V型板的下端固定有竖杆,所述V型板的下端两侧均固定有套管,所述套管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一端侧壁上贯穿设有横杆,两个横杆和竖杆的一端均固定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上安装有滚轮,三个滚轮的一端分别抵触在天然气管道本体的一周侧壁上,所述V型板上设有贴覆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对不同规格的天然气管道进行贴覆,降低了人力成本,保证了贴覆时的稳定性,双辊同时贴覆,大大提高了贴覆的效率,同时还能精确,稳定的移动贴覆的位置,提高了贴覆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贴覆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气管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然气管道碳纤维补强稳固结构。
背景技术
在役管道不可避免得由于腐蚀、疲劳和机械损伤等方式造成管道缺陷,降低管道最大安全操作压力和可靠性。我国现有管道有四万余千米,如何保证这些管道的完整性并使其安全运行是油气工业面临的一个难题。
迄今为止,国内外用于管道维修补强的方法大致可以归结为焊接类型、夹具类型和纤维复合类型三大类,并可以细分为堆焊、打补丁、打套袖、夹具、夹具注环氧、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等七小类。尽管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但总的来说,碳纤维复合材料补强技术是综合性能最优,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维修补强技术。
目前在对天然气管道表面的碳纤维贴覆过程中,通常是将碳纤维缠绕在输送辊上,然后利用贴胶带一样的方式进行贴覆,但是,这种方式一是不方便对不同规格的天然气管道进行贴覆,在较大的天然气管道面前,所耗费的人力成本是非常巨大的,二是单一的贴覆面,贴覆效率低,且采用胶带是贴覆不能够保证稳定贴覆,需要移动贴覆位置的时候,不能精确,稳定的进行位置移动,降低了贴覆效果,一定程度造成贴覆质量下降,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天然气管道碳纤维补强稳固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天然气管道碳纤维补强稳固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天然气管道碳纤维补强稳固结构,包括V型板和天然气管道本体,所述V型板的上端固定有把手,所述V型板的下端固定有竖杆,所述V型板的下端两侧均固定有套管,所述套管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一端侧壁上贯穿设有横杆,两个横杆和竖杆的一端均固定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上安装有滚轮,三个滚轮的一端分别抵触在天然气管道本体的一周侧壁上,所述V型板上设有贴覆装置,所述贴覆装置和天然气管道本体的两侧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贴覆装置包括固定在V型板上的两个第一安装块,所述V型板上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滑槽内均安装有滑块,两个滑块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块和第一安装块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转轴,同一侧的两个转轴为一组,同一组内的两个转轴之间共同套设有碳纤维辊,且两个所述碳纤维辊的一端分别和天然气管道本体的两侧相互对应。
优选地,所述套管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横杆上等间距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二螺纹盲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的一端延伸至其中一个第二螺纹盲孔内。
优选地,所述滑块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滑槽内的一端侧壁上等间距设有两个以上的第一螺纹盲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贯穿设有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的一端延伸至其中一个第一螺纹盲孔内。
优选地,所述把手的下端两侧均固定有加强杆,两个加强杆的一端分别固定在V型板的两侧,所述把手上套设有橡胶套,且所述把手的两端均固定有限位块。
优选地,所述V型板和套管均采用碳素钢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安源和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惠安源和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7844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